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不卡-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我國期貨證券市場規范與發展比較研究(二)

 作者:郭曉利  出處:大商所    分類:期貨理論  

                  股票交易特點與證券市場規范發展

  中國的證券市場是新興市場,也是轉軌經濟中的市場。因此,從不成熟到成熟是一個不可跨越的歷史過程,是需要時間的,但是這個過程也是可以加速并縮短的。股票交易具有交易標的虛擬性、交易期限長期性、中介機構復雜性、政策制度影響性等特點,證券市場規范與成熟過程的長短在一定程度上與這些股票交易特點密切相關。

  1、股票交易對象虛擬性

  股票市場的交易對象是上市公司的股權,上市公司質量、效益情況決定其在股票市場的價值,但是,實際情況并不那么簡單。這是因為:一是證券市場上市發行制度。證券市場建立初期實行“額度發行”制度,將“上市額度”分配給各省市,由各省市根據各自情況推薦,經過層層審批,再由中介機構進行輔導,編制大量材料,即進行所謂的“剝離上市”、“包裝上市”。通過這種方式使大量國有企業在股票市場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有企業體制的改革,促進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部分解決了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的資金問題,優化了資源配置,進而推動了國民經濟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證券市場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國有企業計劃經濟體制下長期積累的問題,因此企業便帶著問題、背著包袱上市,這樣就使質量不高的企業通過政府行為進入了證券市場。二是證券市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和缺乏誠信。投資者判斷上市公司價值主要依靠上市公司報表和中介機構審計報告,而上市公司做假賬現象時有發生,上市公司真實情況難以客觀評估、把握,如上市公司通過與其股東(如上市公司母公司)之間進行所謂的關聯交易或通過做假賬等手段維持上市或騙取增發資格,信息的嚴重不對稱和不誠信行為使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出現了諸如“鄭百文事件”、“銀廣夏事件”等。三是證券市場上市標的多難以監管。
  股票交易對象特點與證券市場規范發展。上市公司的報表容易存在做假現象,市場價值難以準確評價,公司治理結構難以發揮有效制衡作用,上市公司數量多監管難度大等股票交易對象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證券市場的規范與發展。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特征是大公司依賴龐大、多變的證券市場生存,其證券市場以法律法規完善、制度健全、誠信度高而曾成為全世界爭相效仿的楷模。特別是美國的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機制一直自詡為最科學的:由公司董事會任命的行政班子負責公司的運營和管理,由獨立的外部審計公司負責審核并保證公司數據的準確性,而政府機構則負責法案的制訂和執行。需要指出的是,這個看似公開、透明的系統的運作仍然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但是,近期出現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國這樣制度科學、行為誠信的典范也并不能例外,同樣存在制度缺陷和誠信問題,有關資料顯示:美國7000家上市公司中1/3可能有篡改盈利報告的行為。這是因為:內部控制制度在公司個別主管操縱下無法發揮作用,股票期權激勵比重過大刺激了公司主管的造假行為,大權在握的公司主管為了自己所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利益,勾結審計公司,抹掉了虧損,做起了花賬;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咨詢費不惜配合公司做假;律師為拉到業務也不惜出偽證;公司董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如在安然事件中,暴露了安然公司財務欺詐行為,通過關聯交易隱瞞債務、虛增利潤,在過去5年虛增19億美元營業收入及14億美元利潤。

  2、股票交易期限的長期性與不確定性

  股票市場期限性特點。從理論上講證券市場交易對象是沒有固定期限的,但是當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將影響到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交易期限。一是ST:當上市公司出現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的凈利潤為負值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每股凈資產低于股票面值等異常財務狀況時,該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將被進行“特別處理”;二是PT:當上市公司出現最近三年連續虧損情形時,該上市公司股票將被暫停上市,并對這類暫停上市的股票實施“特別轉讓服務”;三是終止上市:當PT上市公司未能按規定披露暫停上市后第一個半年度報告,或是在規定期限內披露了暫停上市后第一個半年度報告但未能在披露后及時提出恢復上市申請,或是提出申請后交易所未予受理,由交易所做出停止上市決定,也就是退市。
  股票交易期限性特點與證券市場規范發展。截至2002年6月末,我國證券市場共有上市證券1264只,其中ST公司72家,PT公司16家,已經退市的上市企業有5家。為維護證券市場穩定,政府宏觀調控證券市場擴容進度,企業上市發行股票存在一定難度,因此,上市公司本身就成為“殼資源”。所以,ST、PT公司多會通過各種形式的重組,在規定期限內摘掉ST、PT的帽子,真正退出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數。但是,即使在規定期限內通過重組摘掉ST、PT帽子,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該上市公司所存在的本質性問題。因此,許多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也就需要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3、證券市場中介機構多層次性與眾多性

  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特點。證券市場中介機構具有多層次性和眾多性等特點,如在企業上市過程中,就需要有主承銷商、推薦人、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參與,而我國目前有證券公司100多家,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許可證的會計師事務所有70多家、律師事務所有400多家。在共同利益的作用下,眾多的中介機構對于證券市場的發展無疑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許多中介機構也存在著嚴重的誠信問題。如會計師事務所,“不做假賬”應該是任何國家任何一個會計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法律也有相應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卻是弄虛作假現象時有發生。而投資者購買一個企業的股票通常就是依據上市公司年報、中報以及中介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等判斷上市公司的價值,虛假的報告直接造成對投資者的欺騙。
  中介機構特點與證券市場規范發展。證券市場中介環節多、中介機構多,做假機會多,容易發生弄虛作假等欺詐現象,這也是國際證券市場普遍面對的共同問題。我們借助國際成功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證券市場規范發展,如為了提高審計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在推行國際通行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引入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以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合資的形式介入國內證券公司、上市公司審計。但是,就是這五大會計師事務所近年來在美國普遍出現了誠信問題。由此可見,會計師事務所做假賬現象也是較為普遍的,并非我國新興市場、轉軌市場所獨有。所以,規范證券市場中介機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4、政策、制度對市場的直接影響性

  國家有關政策的變化直接影響證券市場行情,直接影響到廣大股票投資者的利益,國有股減持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國有股政策、制度對市場的直接影響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國有股不能完全流通問題的由來:中國發展證券市場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國有企業改革脫困提供支持和服務,政府高度重視每年從證券市場籌資多少、收取稅收多少。要維持高股價才能維持正常發行,相對于股票市場規模而言國有企業盤子大數量多,也就不能讓所有國有股流通,才能使更多的國有企業有上市籌集資金機會,按照市場供需規律,就造成了人為讓股票價格趨高。因此,中國證券市場股票價格偏高就是源于這種錯誤的游戲規則,至今仍然有相當部分國有股不能在股票市場流通,截至2002年6月末,中國證券市場市價總值為47736.46億元,其中流通市值僅為15550.83億元。二是國有股減持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其中第五條明確規定,國有股減持主要采取國有股存量發行的方式,此后,上證指數從2001年最高點2245點迅速下跌近30%。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第五條,次日滬深股市漲幅一度接近10%。此后,中國證監會公開征集國有股減持方案,并于2002年1月26日公布了國有股減持方案階段性成果,但是此間股票指數仍一路下跌,最低達到1400點以下。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于通過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并不再出臺具體實施辦法,6月24日滬深綜合指數分別上漲9.25%和9.05%。雖然國有股減持政策不是影響股價波動的惟一因素,但無疑是一個能夠改變股票價格坐標系的極為重要的因素。
  國家政策、制度等與證券市場規范發展。如國有股如何流通這樣政策敏感性很強的問題直接關系著中國證券市場的規范與發展。證券市場上市國有企業54%股份依然由政府持有,這部分國有股不能在市場上流通,造成了國內股票市場同股不同權的問題,形成了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國有股不能在證券市場流通,就如同期貨市場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限制實物交割一樣,從而脫離市場整體供需,人為形成一個局部價格,這就使得股票價格難以反映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從而成為扭曲的市場價格信號,降低了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有效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因此,國有股流通問題將是長期影響國內證券市場規范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期貨證券市場規范發展相關結論與建議

  綜合上述,通過對期貨證券市場不同市場特性的分析,以及期貨證券市場規范與發展比較研究,就促進期貨證券市場規范發展提出以下幾點結論與建議。

  1、期貨市場具備采取短平快規范措施條件

  期貨市場具有以下顯著特點:期貨交易標的物商品屬性真實、客觀、直接、可靠;中介機構單一,中間環節少,弄虛作假機會少,便于監督和管理;雙向交易機制對抗性強,容易產生矛盾,暴露問題,甚至出現告狀等;期貨合約的期限性使得期貨市場不能積累任何矛盾,拖延解決任何問題,而必須是即時暴露問題,即時解決問題,必須在合約存續期間解決交易中存在的一切問題。因此,期貨市場具備采取短平快規范措施的條件。

  2、期貨市場適于在規范中發展

  在期貨市場規范與發展過程中,期貨交易特性如期貨合約標的物的真實性、期貨交易的對抗性、期貨合約的期限性、中介機構的單一性等,降低了規范期貨市場的難度,縮短了規范期貨市場的過程,促進了期貨市場規范。期貨市場可以說在每一個合約結束的時候,都是一次“推倒重來”,可以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解決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如同人得了急性病需要馬上醫治,看西醫,吃猛藥,動手術,不留后遺癥,不留尾巴,干凈利索,向前看。這就是中國期貨市場經過幾年規范整頓之后能夠迅速見效的原因,也充分說明期貨市場適于在不斷規范過程中向前發展。

  3、證券市場規范需要從長計議

  證券市場具有以下顯著特點:股票交易標的虛擬化,使上市公司存在做假賬空間;上市公司眾多,增加了監管難度;中介機構層次多、數量多,弄虛作假環節較多、機會較多。因中介機構屬國家多個部門管理,協調、溝通、規范需要相當時間,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股市眾多利益群體層面廣泛并都只歡迎股價上漲,雖易在牛市中積累和隱匿矛盾,但難以暴露問題;股票價格下跌對所有利益相關者都不利,容易暴露問題,但是,利益相關者此時對嚴格監管措施有抵觸。因此,證券市場規范難度增大,規范過程長,有些問題只能在發展中逐步得到解決,而不能停下來規范。規范證券市場不能像規范整頓期貨市場那樣,關掉幾個上市品種、關掉幾家交易所、關掉一些期貨公司,因為僅僅將一些上市公司摘牌、清除一些中介機構等不能解決證券市場規范發展中的根本問題。因此,規范證券市場需要從長計議。

  4、證券市場適于在發展中規范

  證券市場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已經不可能像有些學者講的將證券市場“推倒重來”。“推倒重來”論不符合市場運行規律和中國證券市場作為新興市場、轉軌市場的實際情況,同時也是不現實的。證券市場的每一項政策變動,必然涉及幾千萬投資者的利益,也包括國家利益,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證券市場只能在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的前提下,通過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信息披露制度,規范中介機構行為,加速度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加強懲治證券欺詐犯罪和打擊市場操縱力度,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促進證券市場規范。解決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就如同人得了慢性病需要看中醫,吃中藥,逐漸調理,甚至有時還需要吃些補藥,而不能吃猛藥動大手術。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證券市場的規范,操之過急將會功敗垂成,功虧一簣,這方面的教訓已經十分深刻。


本站文章、數據來自有關專業人士、政府機構、媒體、網站,僅供您參考。使用前務請核實,風險自負。

本網站由期貨吧制作維護, 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