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不卡-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我國期貨品種上市機制現狀分析

 作者:郭鴻 汪江  出處:期貨日報    分類:期貨專題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上市新品種的呼聲逐漸高漲,這不僅是適應期貨市場發展的需要,更是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加入WTO后新形勢的需要。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盡快上市期貨新品種已在業內外形成共識,但我國目前的期貨品種上市機制制約了新品種的順利推出,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當前我國期貨品種的上市機制
  期貨市場發展之初,商品合約曾一度達到30多種,根據1998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的精神,取消了當時23個交易品種,保留了銅、大豆和小麥等12個交易品種。該《通知》還規定,“今后,中國證監會可根據市場需要調整上市品種”。1999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期貨交易所上市、中止、取消或者恢復期貨交易品種,應當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由此可見,過去取消期貨品種雖然由國務院下文,但相應地也賦予了中國證監會審批上市期貨品種的資格和權力。現在三年多時間過去了,中國證監會并沒有新批一個期貨品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期貨品種的上市機制沒有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雖然中國證監會在職能上可以審批新品種上市,但在實際操作上,并沒有很好地體現其應有的權限。
  而對期貨業而言,交易品種選擇的準確與否,猶如企業選擇主產品,若選擇不當,則前途可想而知。現在國際市場上新品種開發的競爭非常激烈,各國紛紛通過上市新品種提高本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的地位,吸引國際游資流到自己的國家,同時也使自己在國際價格的形成機制中有更大的發言權,從而使本國市場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因此,從國際競爭的角度觀察,我國的期貨業只有在品種開發上先行,才能與國際市場接軌,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開發新品種是發展中國期貨業的當務之急
  從去年開始,國內期市交易無論從規模、資金流量上、市場參與程度上都已出現企穩轉增跡象。但我們同時也注意到,目前正在交易的幾個品種中,其交易量、資金量相差是十分懸殊的,其中大連大豆成交最為活躍,資金比較充裕;上海期銅運行平穩,成交穩定,市場資金也比較充裕;上海期鋁成交量、持倉量雖然比較穩定,但市場吸引力偏弱;鄭州小麥期現聯系密切,未來發展空間較大;而豆粕、天然橡膠及綠豆則交易清淡,資金流向停滯,市場處于低迷狀態。此外,我國期貨市場目前還是一個半封閉的市場,還不能與證券市場、基金市場、外匯市場相互銜接,在黃金、白銀、能源、工業品、農副產品等商品領域的期貨交易還是一個空白。因此,盡快研究推出新的交易品種,是目前期貨市場中最為緊迫的一個問題,也是能否進一步推動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根據我國期貨市場的特點,要推出更多的大宗產品期貨合約還有相當大的難度,但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就放棄研究開發新品種的機會。其實,現在各家交易所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并盡可能地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力求抓住最佳時機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以農產品為例,要實現套期保值為我國糧食政策改革提供服務的目的,就必須先有一個相對活躍的交易環境,必須有大量的投機者作為市場的風險承擔者,套保者才能實現風險轉移。所以,在一個新品種推出的初期,如何引導市場參與主體進入市場是很重要的。針對目前資金匱乏與品種擴容的矛盾,除了應放寬《條例》規定的各種資金限制外,還應適時引入和發展期貨基金或做市商制度,以此來吸引機構投機者的參與,從而使新品種在活躍的交易氣氛中健康發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在大宗農產品、工業品期貨合約推出之初,由于投資者主體參與不足,套保者往往是以交割來實現套保的目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一方面使資金從期貨市場流向了現貨市場,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現貨流向期貨市場,壓抑了期貨價格的波動,同時也抑制了投機主體的參與。要解決以上問題,首先應對與期貨品種相關的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宣傳和引導,使其對期貨市場的功能重新審視,不能只用老眼光和老的方式進行套期保值,要認識到每個商品都應該通過現貨市場進行流通,而期貨市場進行的則是風險規避和價格發現功能。擺正了這個關系,就可以減少因大量倉單交割給市場造成的不穩定性和資源的浪費,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就能真正得到發揮。

三、建立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期貨品種上市機制
  加入WTO后,我國政府面臨著重大的職能調整,為此,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都在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的職能轉換和機構改革,大幅度取消各部門過多、過濫、過于復雜的行政審批手續。就期貨品種的上市機制來看,在審批程序上也應適應當前的形勢發展,盡快完善期貨品種上市審批和上市方式,做到期貨品種上市的規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和科學化,充分體現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期貨品種的上市機制要注意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要完善期貨上市品種的審批程序和審批部門,可以通過政府的專業審批部門行使審批權利。根據我國的現狀,應該由期貨交易所根據市場需要首先對擬上市的品種進行科學而全面的市場調研和論證,之后向主管審批部門提交擬上市品種的設計方案。審批部門應當具有最終的決定權,審批部門應該注意聽取相關行業企業、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協會的意見,以投票的方式審批交易所提交的擬上市品種設計方案。審批機構應該為常設機構,并定期召開審批會議。方案一經通過,應以中國證監會正式公開發文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并在期貨交易所進行定期的試運行。
  第二,逐步建立實行上市期貨品種核準制。交易所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開發出市場對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需求強烈、具有投資價值的期貨品種,設計出科學的標準合約,制定出可行的風險控制措施,并對品種的發展潛力作出合理的預測,報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后即可上市交易。
  第三,期貨業協會要發揮行業理論的研究作用。在新品種開發,新品種上市論證,新品種上市可行性方面真正有效地傾聽協會會員的意見和建議,要通過專門的市場理論研究機構,向廣大協會會員征詢意見,切實有效地反映出廣大期貨經紀公司的合理化建議。同時,要協調有關行業組織,積極推進新品種的上市工作,要特別做好新品種的宣傳、普及、教育工作,嚴格協會會員的自律機制,有效地維護新品種上市交易的正常秩序和論證程序。要加強與國外同類品種,同類市場的業務合作,在理論上、技術上、制度上、管理上加強橫向的交流和溝通。
  第四,要制定更加明確的新品種上市制度。要通過制度創新帶動品種創新,通過市場創新帶動管理創新。此外,還要特別注意交易所上市期貨品種過于頻繁、過于繁雜、過于盲目的現象,要在制度上規定交易所每年度上市品種的一定比例。與此同時,還要參照國內證券市場的模式,實行期貨品種的退市機制,不能只追求數量,不重視質量。要進一步強化市場效果的檢驗論證工作,那些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要逐步退出,待今后市場成熟后,再另行恢復。實際上,交易品種是否具有潛力需靠市場來檢驗,我國期貨市場十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積極創新,穩妥推進,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品種上市機制,新的期貨交易品種的推出就一定會有效地促進期貨市場的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就一定會更有活力,我國資本市場體系也將更為完善,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將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有效發揮。
 


本站文章、數據來自有關專業人士、政府機構、媒體、網站,僅供您參考。使用前務請核實,風險自負。

本網站由期貨吧制作維護, 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