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策調整的思路
針對目前期貨經營機構的現狀和期貨市場未來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對期貨經營機構政策調整的整體思路應是:鼓勵期貨公司的兼并重組和托管等改制活動,借助市場力量繼續調控公司數量;開展綜合類期貨公司試點工作,拓寬期貨公司的業務范圍,實行分類管理,放開期貨公司股東資格及組織形式的限制,促進期貨公司整體質量的提高和大型期貨公司的市場化培育;通過批設營業部,加強網點建設,改善機構布局。力求最終形成部分大型期貨公司為塔尖、一般公司為塔身、營業部為塔基的金字塔型市場結構和覆蓋全國的期貨代理網絡,在機構建設上為期貨市場的發展奠定基礎。具體思路如下:
(一)鼓勵期貨公司的兼并重組,主要借助市場力量繼續控制公司數量,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批設個別新的期貨公司,保證期貨公司有生有滅,總量遞減。
在前幾年規范整頓工作中,主要通過年檢注銷這一手段來減少公司數量,減幅達39%。現存公司基本上比較規范,明顯的違規行為較少。繼續使用這一手段減少公司數量,空間很小。今后,監管部門應主要通過市場的力量調控公司數量。統計數據表明,2000年度代理交易額前100家的公司,其代理交易額占市場代理交易總額的90%。一季度期貨公司經營財務季度報表顯示,15%的公司的代理交易額占市場代理交易總額的53%;17%的公司的手續費凈收入占市場手續費凈收入的50%。今年上半年報表表明,代理交易額前50名的期貨公司,其代理交易額占總量的75%;市場上近兩年也出現了期貨公司之間合并的先例。這些事實說明,市場份額已經有逐步集中的趨勢。這是一種市場自發的行為,政策上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監管部門可通過鼓勵公司間的兼并重組來加速這種市場集中的進程,從而實現公司數量的繼續減少。
在主要借助市場力量減少公司數量的同時,批設個別新公司也是必要的。目前期貨市場清理整頓基本到位,不少有實力的證券公司、金融機構對市場前景看好,表示出參與期貨市場的強烈意愿。在這種背景下,審批和準入的政策也應有所創新。我們認為控制公司數量可以是一種動態的控制,不一定非要卡死新設這一頭。一方面,市場的發展必將產生市場的集中,監管部門可通過鼓勵公司的兼并重組實現公司總量的繼續減少。另一方面,在市場進一步發展后,根據需要從嚴批設個別高起點的新公司。有生有滅,總量遞減。這樣既保證了量的減少,又實現了質的提高。
(二)鼓勵期貨公司間的托管行為。
托管行為在法律上是一種委托關系,因其能在不引發所有權變更的情況下實現企業部分實際經營控制權的轉移,因而成為國際上一種較普遍的企業改組形式。前幾年國內期貨經紀公司間也曾發生過托管的先例,在客觀上確實起到了改善公司經營管理的作用。筆者認為,期貨公司間大規模合并重組所需條件較為復雜,操作難度較大。較之合并、重組和股權轉讓,托管是一種優勢公司融合弱勢公司的低成本、低壁壘改組方式。通過托管,有實力的期貨公司不僅可以從被托管公司分取利潤作為托管收入,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弱勢公司的機構網點和客戶資源開發市場、擴大影響力。被托管公司則可充分吸收托管方科學的管理方式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由于法律上的所有權沒有改變,因而被托管公司也有恢復生機的可能。對整個期貨經紀行業而言,托管一方面可以在目前市場人才流失嚴重的情況下,更為高效合理地配置期貨市場的人才和資源,充分發揮大公司領頭羊的作用,另一方面將產生部分以托管關系為紐帶的松散型企業集團雛形,為今后公司的兼并和期貨行業的規模化經營打下基礎。
(三)開展綜合類期貨公司試點,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分層次有步驟地拓寬經營范圍,實施分類管理,改善期貨經營機構的經營狀況,促進大型期貨公司的市場化培育。
1.期貨公司業務多元化是期貨市場規范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目前期貨市場規模小,流動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期貨品種供給與需求兩方面都存在不足。從供給上看,現有品種數量少,新品種的推出需要相當時間,現貨流通體制、合約設計等方面尚需要改進,使得許多潛在的套保和投機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從需求上看,一方面,期貨不是大眾投資工具。商品期貨專業性強,風險大,即便不算手續費等系統溢出,也屬于零和交易,既沒有類似股票、銀行存款和國債的成長性,也沒有證券市場的資金推動效應,本身不太適合作為大眾投資工具使用。90年代期貨市場發展初期的火爆實際上是當時大量游資缺乏其他投機渠道的結果。另一方面,國內現貨市場發育不充分又導致專業性的投資需求不足。所以,在金融品種推出之前,對期貨品種需求的不足也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
正是期貨品種在供給和需要兩方面的不足,限制了期貨市場總體規模的擴大進而導致了期貨經紀業務的清淡和期貨公司的慘淡經營。從國外期貨市場看,許多發達國家的商品期貨業務是和其他金融業務混業經營的。商品期貨經紀業務好比投資套餐中的一道菜或是全方位金融魔方中的一項服務。如果非要分開計算或單獨經營,恐怕這道菜在國外也不一定能保證盈利。但是有了它,投資套餐會更好銷售,同樣由于有了投資套餐,金融機構才更愿意提供商品期貨經紀業務這道菜。而在國內市場期貨品種供給需求兩方面都不足的情況下,惟一能夠提供期貨經紀服務的期貨公司卻因沒有其他的經營手段而普便虧損。可以預見,在近期內如果仍維持單一的期貨經紀業務,期貨公司的狀況將不會得到明顯改觀。期貨公司是市場連接投資者的橋梁和觸角,如果這一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日漸萎縮,喪失活力,那么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又從何談起呢?
既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期貨,那么就應該首先解決提供期貨經紀服務的主體的生存問題。允許期貨公司從事資產委托管理、二級代理、自營、期貨基金等業務,將充分發揮期貨公司專家理財的優勢,增加經營渠道和利潤來源,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促進期貨業的發展。在當前許多深層次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的情況下,也不失為一項較可行的發展期貨市場的措施。
2.實施分類管理能促進大型期貨經營機構的市場化培育,為公司做大創造條件。分類管理后,期貨公司間的競爭將由目前單一經紀業務的競爭上升為更廣泛領域的綜合實力競爭,為具備資金、人才優勢的公司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另外,分類管理后,期貨公司申請期貨經紀業務以外的每項業務,其凈資產規模、資產質量、股權結構、管理水平、經營業績等方面都需要達到更高的標準,從而促使公司不斷增加自身的綜合實力。最后,實施分類管理將吸引更多的股東參股或增加對期貨公司的投入。
拓寬經營范圍,可先從申請綜合類公司試點工作開始,取得經驗,法律條件成熟后分層次有步驟推廣。對上述業務,監管部門可針對每項業務制訂嚴格的條件,對公司實行業務資格分項審批和分項監管考核的辦法。期貨公司的許可證上記載的經營范圍可因公司而異。任何一家期貨公司均可根據自身需要和優勢隨時申請其中任何一項或幾項業務,符合條件即可獲批。在以后經營中,一旦不再符合某項業務要求的條件,則被取消該項業務資格。而其他符合條件的公司則可以晉升為綜合類,或增加某項業務。
(四)放開股東資格和公司組織形式的限制,吸引外來資金充實壯大期貨公司的規模實力。
股東的資信狀況和背景直接影響公司的規范程度和發展后勁。新股東的加入和股東層次的提高是培育大型期貨公司、提升行業規模化經營水平的重要前提。所以應與分類管理政策配套,取消對金融機構、三資企業、個人參股期貨公司的限制。期貨公司的組織形式中應允許股份公司制,為個別期貨公司上市作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