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向來以波詭云譎、變幻莫測著稱。歷史上有很多精明的投資家號稱“期貨大師”、“期貨天才”或“期貨奇人”,因為他們曾在這個市場上獲得了巨額財富。但是他們并沒有能道破市場的“天機”,好讓后人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今天的投資者看來,期貨價格波動難以駕馭的程度根本沒有削弱,主要受以下幾個重要原因影響所致:
一、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眾多
首先有現(xiàn)貨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包括生產、進口、庫存、消費和進出口情況等;其次有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環(huán)境,包括經濟增長率、利率、匯率、消費者信心等;還有政治因素,包括國家政策、國際關系、戰(zhàn)爭等。其中每一個因素的細微變化都會引起市場價格波動。如果要把期貨價格表達成若干個自變量的函數(shù),那自變量就太多了,多到無法處理。這從本質上決定了期貨價格變動的復雜性。
二、期貨市場的參與者眾多,交易策略眾多
期貨投資者可分為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套期保值者可以分為買入套期保值者和賣出套期保值者。投機者可分為少量的大資金機構和大量的小資金散戶。在眾多的投資者中充滿了信息不對稱、能力不對稱和資金不對稱。所以,投資群體是非常不同質的。這決定了他們的交易策略大相徑庭。這些交易策略構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博弈局面。投資者之間的博弈,比較典型的有大戶和大戶之間的博弈、大戶和散戶之間的博弈、長線投資者和短線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之間的博弈等等。博弈行為直接導致了期貨價格變動的復雜性。
三、期貨價格的突變性
眾所周知,在描述期貨市場時,經常可以用到“風云突變”這個詞。導致期貨價格突變的原因至少有下列幾種:1)突發(fā)的基本面消息刺激,比如地震、廠礦爆炸、恐怖事件等等。2)市場信息和情緒積累導致的行情突變,這類突變最使人莫名其妙,卻時有發(fā)生。盡管我們下面要提到,有效市場理論不承認信息有累積效應。3)金融大鱷興風作浪引起的行情突變,大資金常常悄悄地入市,讓人難以覺察其部署,伺機突然行動,令其他投資者反應不及。如1997年美國投資家喬治.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對泰國金融市場發(fā)動的突然襲擊。
四、期貨價格難以預測
自期貨市場產生以來,有無數(shù)的理論家和投資者試圖找到預測期貨行情的法寶,但至今仍然沒有公認有效的方法。實際上,也不可能有一種在各個時期都有效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的存在和期貨市場的存在之間是矛盾的。從這個意義上進一步延伸,我們可以把市場看作一個不斷“進化”的復雜系統(tǒng),其行為模式是難以捉摸的。其“進化”的目的在于自身的生存。如果有人始終掌握著市場的變動模式,市場也就存在不下去了。實際上,在期貨市場中,稍長一點時間的預測都不太可信,就像作較長期的天氣預報很難一樣。
現(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在某個時期,某種預測方法可能在某個時間尺度上有一定的意義。這里面充滿了變數(shù),故伎重演可能令你大吃苦頭。這可能是投資大師們的技能很難繼承下來的主要原因———市場這個棋局不斷翻新,“舊棋譜”不能包打天下。
國內外期貨市場上都有不少電腦輔助的程式交易系統(tǒng),在一定時間內根據一定的法則對特定的市場進行交易,往往效果顯著。這并不是說人腦和電腦合作就能戰(zhàn)勝市場,它不過是利用電腦補充人腦的不足,增加了人的分析和操作能力,它不能改變市場難以預測和戰(zhàn)勝的本質。
五、期貨價格的趨勢性
要注意的是,“期貨價格難以預測”和“期貨價格象噪聲一樣波動”是兩碼事。如果期貨價格波動可以用噪聲來模擬的話,反而簡單了。考察任一種期貨行情走勢,從不同的時間尺度上看,你都會發(fā)現(xiàn)有一定的趨勢。但期貨價格走勢又不是趨勢和噪聲的簡單疊加,如果是這樣,用數(shù)學的方法也很好辦。在任何一個時間尺度上,期貨價格走勢似乎都包含趨勢和噪聲這兩種因素,但是兩者又不能用統(tǒng)計學方法截然分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