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棉花知識百問百答 |
34.我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情況是怎樣的?
答: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年創匯量較大。2003年紡織全行業紡織品服裝出口804.8億美元,其中棉制紡織品及棉制服裝出口額為271.7億美元,占全部出口額的33.8%,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5.6%。其中,棉紡織品出口1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8.88%;棉制服裝出口163.89億美元,同比增長23.51%。
2003年棉紡織服裝主要出口到香港、日本、歐盟、美國、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占全部總額的69%。分別出口到上述五個地區74.87億美元、61.29億美元、18.91億美元、16.22億美元、16.3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53%、16.89%、43.48%、28.24%、47.57%。2003年出口到設限國為39.7億美元,同比增長36%;出口到非設限國為232億美元,同比增長24.25%。2003年一般貿易為187.5億美元,同比增長28.59%,占總量的69%;加工貿易79.9億美元,同比增長18.55%,占總量的29.4%。
純棉紗以江蘇、山東、廣東、浙江為出口大省,出口金額占全國的79%,其中江蘇省棉紗出口22,394.3萬美元,同比增長高達273.63%。純棉坯布出口以山東、陜西和江蘇為主,3省出口額共占全國的69%。其中,山東省出口30,662.2萬美元,位居全國第一。
35.近年來,我國棉花價格走勢情況如何?
答:1999年棉花市場放開以來,價格不再由政府制定,波動頻繁。受1999年棉花產量減少的影響,棉花價格逐步上升。收購初期棉價最低價在7400元/噸,年底棉價升為9400元/噸左右。2000年4月,棉價最高曾達13800元/噸。為抑制棉價過快上升,消化儲備陳棉,5月份國家開始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拍賣國儲棉。5月份以后棉花市場價格開始回落,后來基本穩定在11500元/噸左右。
2001年,政府除繼續在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拋售國儲棉外,還號召增加棉花種植面積。受比較利益的驅動,當年棉花種植面積達7003萬畝,比2000年增加29.68%,而且長勢較好。2001年5月份以后,棉價迅速下跌。5月份國儲棉拍賣價為11655元/噸,10月為8623元/噸,11月國儲棉拍賣停止。國家計委公布的價格監測數據顯示,2001年12月棉花市場價為7200元/噸。由于當時棉價較低,籽棉收購價也很低,嚴重損害了棉農的利益,當年棉農同比收入減少160億元。
在此情況下,國家做出調減2002年棉花種植面積的決定。2002年3月2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棉花種植面積為5970萬畝,同比減少17.3%。由于早期氣溫較低,中期干旱少雨等原因,市場預期2002年棉花產量將減少,3月份以后,價格開始逐步走高。5月份國家恢復國儲棉拍賣,但受當期投放量和對未來棉價預測的影響,棉價的上漲并未得到有效抑制。6月棉花拍賣價為8480元/噸,7月為9220元/噸,8月份為10284元/噸,雖然10月份棉價略有下降,但11月份以后上漲勢頭不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