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提到近期收益率一直不是太高,白白錯過很多機會,有時候明明選中了一只大牛股,盤中稍有震蕩,就送給了莊家,然后只能看著它飛漲。大盤累計上漲了400多點,而大多數人收益率不足20%,這是為什么呢?原因不外乎兩方面:第一是選股能力不足;第二是操作不遵守紀律。
一提到選股,大家經驗都很多,各有各的長處。入市時間比較長的人,基本上都能準確判斷市場熱點,并且由此選出很好的潛力股。關鍵是有的人不能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市場稍有風吹草動,便對后市產生懷疑,從而也對自己手中的股票喪失了信心;或者見到其它股票大幅上漲,而自己的股票一直沒有啟動,就迫不及待地換股,結果往往換來一只調整股,賣出一匹大黑馬。
每個人性格不同,適用的投資方法也不同,不過從大多數人的角度出發,不宜每天跑短線,因為跑道可能會有問題,而且手續費負擔沉重,在加上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失誤,使得做短線的人往往賺了小錢,丟了大錢,甚至在一波比較大的行情中不賺反虧。另外,在我們這個投機性比較強的股市上,除了少數股票之外,絕大多數股票也不宜長期持有,因為股價往往大起大落,長期持股也會喪失很多賣出機會。在一個風行坐莊的股市上,最好的策略就是緊跟莊家,做中線投資。
既然認定做中線是最好的策略,那么一切操作原則都應該圍繞中線投資而制定,并且在關鍵時刻尤其要遵守紀律,不能完全憑自己靈活掌握。投資的要訣在于早期發現,任何被多數人承認的熱點都是過時的。97年,當所有投資者都認定買績優股是最好的策略,一窩峰買進長虹和發展的時候,績優股就再也不是好的投資工具了!同樣,當數百家上市公司都開始參股網絡,大家也蜂擁而上追上海梅林的時候,網絡股也就該歇一歇了!提前發現低價股潛力的投資者,在3月中旬啟動的這波行情中首先賺了大錢,而且現在很多人還沉浸在高價網絡股的夢想當中,所以中低價股的炒作仍然不會結束。
就選股來講,我們可以發現,總市值非常小的股票長期走勢明顯超過大盤,那么我們在選股時就要重點選擇小盤中低價股,特別是總股本和流通股本都非常小的股票,只要堅持這一點,你就能獲得長期優勢;其次我們也可以發現,在股票市場上,想象空間往往比實際價值空間更重要,價值被低估的績優股,通常沒有網絡科技股漲得快,也沒有即將被重組的績差股漲得好,所以我們在中線選股方面,注重想象空間的挖掘,遠比注重實實在在的投資價值來得重要。同樣的題材,同樣的股本結構,低價股往往比高價股有優勢,因為市場參與者都有貪圖便宜的習慣,股價絕對值低往往就給人一種便宜的印象,所以5塊錢的股票漲到8塊錢很容易,而50塊錢的股票漲到80塊錢卻很難。選股就是要重視低價股。莊家做股票,也是從低價股當中下手。
選好了股票,遵守操作紀律就變得異常重要。我個人觀點,買股票不宜太多,但也不能過于集中,最好是3-5只,而且每只股票持倉量不能超過總資產的三分之一。如果投資過于集中的話,單個股票的大幅震蕩往往使投資者心態變壞。既然認定所選擇的股票都具有非常大的中線潛力,那么就應該耐心持有,不應該隨外界氣氛而隨意操作,等到確實達到既定獲利目標,才能賣出換股。操作上也不應全進全出,而要漸進式買賣。必須承認,股票的短期波動往往是出人預料的,誰也無法永遠準確預測股價趨勢,所以定好紀律,以不變應萬變,是唯一的選擇。發現一只好股票很容易,而從一只好股票上賺到很多錢卻比較難。發明一套操作原則也很容易,在任何時間都堅持原則,不犯盲動性的錯誤,也很難。既然認定了一輪中級行情正在展開,那么為什么不能選好股票,堅持到最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