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缺口理論
缺口是指股價在連續的波動中有一段價格沒有任何成交,在股價的走勢圖中留下空白區域,又稱為跳空。在K線圖中缺口反映出某天股價最高價比前一天最低價還低或者最低價比前一天最高價還高。
缺口一般分為: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消耗性缺口、除權缺口五種。
a.普通缺口:在股價變化不大的成交密集區域內出現的缺口,稱為普通缺口,一般缺口不大,這種缺口通常發生在耗時較長的整理形態或者反轉形態中,出現后很快就會在幾天內填上。普通缺口的確認可以幫助投資者判斷出當前處于盤勢。
b.突破缺口:在成交密集的反轉或整理形態完成之后,股價突破阻力或跌破支撐時出現大幅度上漲或下跌所形成的缺口,稱為突破缺口。這種缺口的出現一般視為股價正式突破的標志。在股價向上突破時,必帶有大成交量的配合。缺口越大,股價未來的變動越劇烈。
c.持續性缺口:指漲升或下跌過程中出現的缺口,它常在股價劇烈波動的開始與結束之間一段時間內形成。這種缺口又稱為測量缺口,即股價到達缺口后,可能繼續變動的幅度一般等于股價從開始移動到這一缺口的幅度。
d.消耗性缺口:股價在大幅度波動過程中作最后一次跳躍,使股價大幅度變動形成的缺口稱為消耗性缺口。這種缺口的分析意義是能夠說明維持原有變動趨勢的力量已經減弱,股價即將進入整理或反轉形態。
e.除權缺口:由于制度因素的原因,股價在上市公司送配后,股價會出現除權、除息缺口,表現在除權價與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之間的跳空。這種缺口的出現為股價在新的一輪波動中提供了上升空間,誘發填權行情。
(6)波浪理論
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理論是由技術大師艾略特發明的一種價格趨勢分析工具,即根據周期循環的波動規律來分析和預測股指與股價的走勢。
其理論闡述如下:股價連續地經歷5次波動而上升,當完成了上升5次波動(稱之推動浪)后,接著會出現3次波動(稱之為調整浪)的下降。如此8次波動構成股價變動的一個循環。接著又開始第二次上升5浪和下降3浪的調整。最后以上升5浪宣告全部上升過程結束。在最后階段,將不會出現像前兩次那樣小的3次調整浪,代之將出現對上升過程中全部5次上升浪進行調整的大幅度3次波動。該理論的循環是以“八浪循環”為基礎的。在每個上升/下降的完整過程中均包含有一個八浪循環,且大循環中有小循環,小循環中有更小的循環。
在波浪理論中,上升5浪被分別稱為1、2、3、4、5浪,下降3浪分別被稱為A、B、C浪,其中1、3、5、B浪趨勢向上,2、4、A、C浪趨勢向下。
該理論應用規則如下:
⒈推動浪的5個組成浪有四個規律,分別是在同一級循環中:
⑴浪2絕不能低于浪1的起點;
⑵在浪1、3、5中,浪3的長度不能是三者中最短的一個;
⑶假如浪1、3、5中任何一個浪成為延長浪,其余兩個浪的持續時間及幅度會趨于一致;
⑷浪4的底不可低于浪一的頂。
⒉浪3通常為延長浪,是最具爆炸力及幅度最大的主浪。
⒊根據黃金分割率,浪3的幅度=浪1的幅度X1.618或2.618。
⒋浪5的幅度=浪1起點至浪3終點的總幅度X(0.382~0.618)。
⒌浪5的漲勢通常小于浪3,當浪5終點低于浪3的終點時,為失敗浪。
⒍在調整狼的3浪中,會出現“之字”、“不規則”、“三角形”等形態。
投資者在掌握了波浪理論的基本原理后,正確運用波浪理論的關鍵,則在于準確把握各浪的特征與在各浪市場的表象,預計其“幅度”和“寬度”。
波浪理論的上升5浪我們可認為股市的多頭市場,相反下跌3浪為空頭市場,其相應的股市特征如下:
⒈浪1是八浪循環的開始,也是多頭市場的啟動,通常是上升5浪中最短的,其上升浪的延長浪的幅度大小是浪1決定的。所以,一般投資者將浪1的大小作為入市的重要依據。
⒉浪1上升后,由于空頭的拋壓還大于多頭,因此,浪2調整回落時,其回擋的幅度往往很深,有時跌至近浪1的起點,此時應視為再次抄底的大好機會。
⒊浪3往往是最有爆炸力的延長浪,且為上升主浪,是多頭市場的穩定上漲期,這段股市行情上升的持續時間及幅度經常最長,尤其,在突破浪1頂點時,是最強烈的買進信號。
⒋在浪5中,屬多頭市場的交易活動沸騰階段,二、三線股票漲幅常常大于藍籌股的漲幅,投資于投機股、偏門股往往獲利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股市即將進入空頭市場。
⒌浪A出現時,大多數投資者心態還比較樂觀,持觀望態度,實際上空頭市場已經開始來臨了。
⒍浪B出現上升行情,投資者在此時注意不要陷入莊家的“多頭陷阱”,而被高位套牢。此浪通常稱為逃命浪,是最后的出貨機會。
⒎浪C是跌勢強勁、跌幅大、時間長的全面性下跌浪,是最具殺傷力的一浪,此時要謹慎出入股市。
艾略特的波浪理論是一套主觀性強的分析工具,不同的分析者對浪的數法不同,對浪的劃分也很難準確界定,對投資者的判斷力要求較高。同時該理論主要用于對市場大勢總趨勢的分析預測,不適合對個股的分析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