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價格趨勢
1993年小麥價格波動較大,且波動方向與供求變化方向一致,是供求關系決定價格走向.從1994年下半年開始,小麥批發市場一直呈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揚的趨勢.在國家穩定定購糧數量、放開地方議價糧數量政策的影響下,1996年下半年的價格趨勢,緩緩爬升,由1月份的1967元/噸漲到4月份的2016元/噸, 之后由于小麥穩獲豐收、進口量增加以及受國際小麥市場價格下跌等因素的影響,新小麥上市后兩個月,小麥批發價格開始有所回升。
1996/1997年度,由于小麥連續增產,國內供給能力增強,小麥市場價格由1996年底開始回落,1997年上半年仍呈下降趨勢1200元/噸。
7月份以后受國家保護價政策強有力的支撐,全國小麥價格走勢平穩,略有回升。
目前,受氣候和農民惜售心理影響,可以說為小麥價格提供了上行空間,但是,從我國糧食的消費政策上分析,小麥一直是由國內糧食主渠道控制經營,以保證市場的穩定供應和其銷售價格的基本穩定,這一形勢在今后幾年內不會有太大變化,相比之下,小麥需求量增長略慢于供給量增長 ,這些都將會對小麥市場的發展和小麥價格趨勢產生重要影響。
小麥是糧食作物中的大品種,關系到國計民生,因此小麥價格受國家政策因素影響很大,近幾年,由于國家重視農業發展,以及高產小麥品種的廣泛推廣,使小麥產量逐年上升.連續兩年的小麥豐收,使小麥呈現下降趨勢,處于買方市場.
但是,"谷賤 傷農",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激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國家采取了保護價對小麥進行收購,因此小麥處于政策和供求矛盾中.在我國,小麥的消費具有一定剛性,單純的由市場調節價格,一旦豐收或欠收都會引起小麥價格的大幅度變化,因此國家政策必須對小麥的供求和價格進行引導.
由于連續的小麥豐收,銷區不需要囤積,呈現為銷區只銷不進,南北購銷不暢,產區出現賣糧難,需求不旺.由于產區小麥貯藏成本的增加,出現產銷區面粉價格倒掛局面.
由于外交政策的需要,我國每年進口大量小麥,對國內市場沖擊較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對小麥和面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小麥需求量穩中有降,目前小麥現貨市場交投平淡,甚至出現有價無市的現象,處于低迷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