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不卡-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您的位置是:首頁 > 期貨大師 > 正文

市場并非總是對的


文章出處:期貨吧摘 2002年05月03日   張天明


——略論索羅斯投資理念的反傳統性

  華爾街流行的智慧:市場永遠是對的。但是,這個智慧并不為一些金融大師所認可。金融大師的思想既超越于一般追隨趨勢的投機大眾,又帶有明顯的反傳統特征,他們反傳統的表現又各不相同。比如理性投資的倡導者格雷厄姆認為市場并非永遠是對的,主要因為市場像一個摻和著市場參與者理性與感性抉擇的投票機,過于情緒化的“市場先生”常常就是不真實不可信的。格雷厄姆通過市場感性不真實性來否定華爾街的傳統智慧,索羅斯則從另一個角度對傳統智慧作出否定。索羅斯說:“現在最流行的說法是‘市場總是對的’,我的立場剛好相反。我假定市場往往都是錯的,即使我的假設確定有誤,我也會利用這些假設作為所謂作業假設。”
  很顯然,“市場總是對的”這一命題要求投資者必須順從市場的變化,但是這樣的順從常常是十分盲目的,投資者在順從時會迷失方向。一個動能的投資者(索羅斯倡導的真正意義或高效能的投資人)是不滿足于這樣的順從的,并且認為盲目順從市場的指導思想——“市場總是對的”的命題是錯誤的。索羅斯如此論證該命題的錯誤性:
當潮流或趨勢出現,追隨者總希望潮流如愿進行并為之作出積極努力。但是潮流不是一成不變的,潮流會逆轉、會改變方向,追隨者先是一窩蜂地追隨潮流助長潮流的發展,然后是一味追隨形成定勢并力求維持這種定勢,追隨主體變成偏見主體,最后被轉變了方向的潮流所害。索羅斯假設“市場往往都是錯的”的命題說明,市場存在著與偏見主體的意愿目的不一致的固有矛盾,主體以偏見即知性完整性參與市場,最終必然以失敗告終,這也就是索羅斯潮流理論所指“始于自助,終于自敗”的道理。
  一個純粹潮流追隨者很難逾越“始于自助,終于自敗”的規律,除非他懂得自省,懂得市場并非總是對的,懂得何時追隨潮流,何時不追隨。在索羅斯看來,缺乏必要的自省功夫,無助于理解市場往往是錯誤的這一命題的真諦,更無助保障投資收益。所以,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索羅斯的投資理念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省觀念上的。他的自省以反華爾街傳統智慧為主要內容,基于兩點:一是不要盲目追隨潮流,潮流是會逆轉的;另一個是作為潮流追隨者,自己會犯錯誤走向潮流的反面。現實或市場的錯誤源于主體思想的錯誤,而逾越兩者的錯誤靠的是自省,可見自省的重要。也正是基于此,索羅斯時刻強調投資者與市場保持適當的距離。
  關于對金融市場的本質認識,索羅斯的結論與流行的觀念也是大相逕庭的,他認為金融市場并非像人們所理解的以均衡狀態存在,它大起大落極不均衡,性質如隨意散步充滿了不確定。如果說索羅斯建立在自省觀念上的“市場往往是錯誤的”的命題,是對華爾街自內而外傳統智慧的挑戰,那么他關于金融市場本質的結論,可以說是對傳統經濟學的全面反叛和挑戰。由自省到反叛、挑戰,在索羅斯的思想中是一脈相承的。索羅斯關于金融市場本質的立論基于如下假設:
  人們以知性和完整性構建的經濟學認為,市場應處于一個確定的均衡狀態;然而事實是,人們的愿望不但實現不了,而且市場的不均衡狀態如大起大落常常不期而至。不均衡狀態的出現是真實的,故而是正確的。但不均衡狀態的出現不能脫離帶有偏見的市場主體參與這一事實,離開了市場主體參與這一事實,對市場不均衡狀態成因的理解皆是不充分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認為,出現事與愿違的結果完全是偏見主體咎由自取,偏見主體的參與是事態的原因,不平衡狀態的出現是事態的結果。
  如果金融市場是處于均衡態的,那么市場參與者的知性便是完整的,事實證明則相反;因此參與者的知性是不完整的,并且它構成了市場不均衡狀態或大起大落的充分條件或重要原因,那種視金融市場為一個均衡狀態的流行看法十分不現實。
  綜上得出結論:投資者務必要反省自己囿于偏見形成的對市場的認識,并勇于否定流行的觀念及傳統的智慧,只要這樣才能看清本質,才能獲得充分的投資收益;真理與成功總是屬于獨創者的,真理與成功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