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周來著名投資大師索羅斯(George Soros)、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及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先后發表談話,表達他們對高新技術產業、對傳統經濟、對他們所管理的基金及人個投資理念的看法。任何人只要靜下心來細讀這些談話,就會發現一個共同主題,那就是三位投資大師已“垂垂老矣”,很難跟上新經濟的步伐。
在全球避險基金經理界占有龍頭地位的索羅斯,其量子基金(Quantum)在3月24日到4月底期間重挫25%,原因是索羅斯在不該投入科技股時大量買進科技股。
一年來,巴菲特掌舵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股價重挫27%;羅伯遜管理的老虎基金(Tiger)繼去年縮水19%,今年前兩個月又下跌13%。兩人投資失誤的原因,都是沒能在適當時機買進科技股。
從某一角度看,三位大師都寧可歸咎于市場,而不愿承認自己有錯。巴菲特說,市場是瘋狂的;索羅斯宣稱,市場風險已經過高;羅伯遜在寫給股東的道別信中指出:“這是一個我實在不了解的市場,要投資者冒這種市場風險沒有道理。”三位大師的語氣中都透出“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的無奈。
進一步觀察,三位大師談話的語氣還顯示出:三人都已年邁,無法贊同或無法了解今天年輕人的所做所為。
當然,這三位名揚全球的著名投資大師年紀真的不輕。索羅斯和巴菲特均已69歲,羅伯遜也有67歲。甚至被索羅斯賦予投資決策權的羅迪提(Nicholas
Roditi)及杜拉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也各有54歲及46歲。
索羅斯、巴菲特及羅伯遜不再能在投資舞臺上叱咤風云,可能真的與他們年事已高有關。
今天投資者普遍有信任經驗豐富的經理人的傾向,以致這類經理縱使已不再停留在事業高峰,仍被賦予重任。近年來,許多年輕得令人吃驚的才俊掌握了經濟大權,在這過程中,重視經驗的投資界與正在改造美國經濟的企業界產生了明顯代溝。(何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