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不卡-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您的位置是:首頁 > 期貨大師 > 正文

賺錢之神 邱永漢


文章出處:2000年1月15日【羊城晚報】   宋文彪 鄧秀


  富有的人,要么是一夜暴富,要么是積流成溪,歷經坎坷而致富,邱永漢就屬于后者。1924年,邱永漢出生在臺灣,后又到日本留學,接著又輾轉回臺灣,到香港,再闖東瀛。經過幾十年的創業,風雨幾十載,他空手闖天下,在投資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被人們稱為“賺錢之神”。
  邱永漢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留學時主攻經濟學專業, 畢業后一邊做生意一邊寫教人賺錢的文章。那時,邱永漢常想,人人都認為我是專門談錢的作家,自己卻不會理財,真是貽笑大方。那時,日本人理財的方式無非是把錢存到銀行里“生錢”,等積蓄了一定的數目,再取出來買電器、汽車、房子等等。邱永漢認為這是一種雖穩當卻十分愚笨的生錢辦法。
  那么,什么是快速而有效,并且人人都可嘗試的生錢辦法呢?大概只有股票。 而此時,邱永漢對股票還很不了解,他明白,若要當股評專家,非要先親自實踐不可。于是,邱永漢到一家小證券公司向經理咨詢,那人口若懸河,講了一大通深奧的股票理論和各種股票的“股性”。邱永漢被他說迷糊了,猛然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權威顯得永遠正確——因為他們的言辭模棱兩可,若投資者賺了,自然是他的英明預見;若是虧了,則是投資者未聽從專家的忠告。邱永漢對所謂的股市權威一直持懷疑態度,并不全信他們。十余年后,邱永漢回憶最初投資的心態:“我這個人是實踐主義者,我愿意從自己口袋里掏1萬日元出來,嘗試這1萬日元的投資是無聲無息地消失呢?還是連本帶利給我跑回來。”
  當時正是日本證券界投資信托的全盛時代,邱永漢入市炒股憑的則是自己的認識和感覺,而對專家半信半疑。如購買日清制粉、日本陶器是受專家影響,而購入豐田汽車股票,卻完全是自我意識支配下的舉動。邱永漢對績優股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績優股因為大家都看好,所以價格已經到了很高的地步,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變小,因此,買績優股不如買有潛力的股票。五六十年代,日本汽車還沒有達到稱霸世界的地位,對汽車工業的前景,一般人并不是十分看好。有一次,邱永漢去汽車博覽會看車,在博覽會上,邱永漢意識到日本人雖沒有錢買車,卻敢做買車的夢。按當時日本經濟的發展勢頭,普及轎車為時不遠,有這樣強烈的潛在需求支撐著,日本汽車產業毫無疑問地將有相當的擴展空間。需求必定刺激生產,豐田是日本最大的轎車生產廠家,買豐田股一定會賺錢!
  但事實卻給邱永漢兜了一頭涼水,他傾其私囊購入的豐田股是被別人狂炒的高價股,結果被套牢。后來,邱永漢到豐田公司參觀,他對豐田的前景十分樂觀,就堅定了繼續持有豐田股的信心。不久,豐田公司為順應發展,再一次增資,促使股價回升。至此,邱永漢拋出手中的豐田股,才大大賺了一筆。
  邱永漢買賣股票多靠自己的心得,從不輕信專家的意見,這當然有他的理由。他認為,大學里的經濟學科同實際的股票投資毫無關系,而所謂的專家,并不是專門學習某一學科的,而是長期從事某一工作,對這項工作比較有經驗并有豐富的知識而已。他認為,股場如賭場,一半靠運氣,一半靠預測和決策。
  50年代末,邱永漢手持200萬日元殺入股市,一年后,他所持股票的時價已達到5000萬日元,整整增長了25倍。一年前邱永漢還對股票知之甚少,一年后就在股市上創造了神話,因此他被人們譽為“股市邱神仙”。當信他的人越來越多時,他卻發覺自己預測的準確性反而越來越飄忽不定了,于是他開始檢討自己的工作,發現原來他預測的情況有時兩三年才會出現一次,而報紙雜志卻每月、每周都邀請他對行情進行評論,而事實上,股票市場是不可能每周或每天都會有大變化的。
  邱永漢根據多年經驗的積累,在選股方面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
  1.買熱門股要選擇買進時機,更要注意該股的發展前景。在股票市場,什么都可以騙人,惟獨成交量騙不了人。按照常理,一般的炒手在吃進股票時,他可以大量進貨,也可以分批進貨,但當他把股價炒高后準備開溜時,絕不會慢慢脫手,否則讓坐轎者先出貨,炒手就有被套牢的危險。因此,在股票上漲的末期,坐轎者或炒作者必定爭相出貨,以致成交量持續擴大。這時炒作者為了出手順利,就會借各種渠道散布利多傳言,而一些不明情況或貪圖甜頭的投資者卻依然介入,結果導致賣壓越來越重,當賣壓累積到一定程度時,股價自然就會崩潰而下。所以,熱門股只適宜做短線,并不適合長期投資。邱永漢告誡人們:“長期過度熱門的股票,往往就是陷阱。”
  2.他認為,在經濟波動的大環境下,公司之間的差異較大,有好有壞,所以買股票時要具體對待。他還說,選股票就跟選老婆一樣,有時應稍微瞇上一只眼,不能夠要求太完美。因為上市公司各有自己的優缺點,只看到缺點會喪失信心,而只看到優點則會盲目跟進。
  3.許多人總認為大公司的股票值得信賴,買起來較有安全感,但在許多時候,小公司成長起來要比大公司快很多,在資本成長方面也是如此,在獲利方面更是這樣。當然,大公司因其知名度和其他優勢,它們的股票還是可以持有的。
  70年代,邱永漢將投資事業擴展到臺灣,開發工業區,興建大樓,經營房地產,開辦學校,歷經20年,在臺灣打出一番天下。90年代,邱永漢在移居香港后,頻頻到內地考察,想在晚年為祖國內地做些事。1997年,邱永漢積數年之功,寫成一本專著,除陳述自己的經歷外,還對祖國前途進行了頗多樂觀的估計,他的預言無疑對海外華人投資者具有非常大的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