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師的投資之道>>人物經典
賺錢之道
1992年,邱永漢遷居香港,從事地產、百貨等投資,并以香港為基地,帶領臺灣及日本商人大舉投資中國大陸。如今在中國內地已有多處產業,投資領域涉及幾十種行業,真可謂名副其實的"賺錢之神"。
雖被譽為“股票神仙”、“賺錢之神”,邱永漢對金錢的渴求并不熾熱,反之,他還利用有限的時間,放棄一些投資機會,撰寫投資文章,以傳授投資秘訣,創造更多的財富。正如他在自傳中所說:“如果一個人~生老是在追求金錢,便無法使內心獲得真正的滿足。同樣地,也不能因為本身缺乏金錢,而對人不盡情義、憤世嫉俗。因此,只要保持‘不貧,富而不淫欲’,反而是比較健康的人生態度!
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股票賺錢學,是一種賺錢心理學,在于“為什么決定買進哪種股票”的心理認知!百嶅X之神”叢書與其說是以構想賺錢為出發點,不如說是思考賺錢反而比較貼切,因為書的內容并未確切地定義秘訣,只是據實撰寫他對事物的思考過程,包括看法、資訊的搜集方法、推理的方法、對事物的處理方法等。為公眾理財作一些參考。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外,他對以下幾個經濟理論的獨到分析,對我們成就事業或許能產生些許實質性指導。
“慌張的乞丐,得到的飯不多!背纱笫抡咝枰棠,忍耐,再忍耐,這是邱永漢悟出的又一賺錢真諦。
如果想在股票市場獲利,成為真正的贏家,除了當事人慧眼選股外,還需要一點“熬”的耐性和功勞二
在傳統的思想教育中,忍耐是人類必備的美德之一,在社會交往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么在經濟學分析中,忍耐究竟有何等意義?只要看到因不能忍耐而吃虧的情形就會明白。
有耐性或沒有耐性的差距,在股票投資上最能顯示出來。購買股票時,大致以2年或3年時間為目標,以一倍漲幅為理想。內行的人都知道,觀察企業股票的曲線圖時,從開始引起一種趨勢至達到高峰之前,老企業的業績提高2借到3倍,股價也會反映出這種熱潮而漲價2倍或3倍。以時間來看,大多數要花2年時間左右,不過也有長達3年的情形。這樣,在預測公司前景、正式進入股市時,參與者尋找與自己預測相稱的公司股票,持有兩三年,股價翻倍的情形應能見到。問題在于能否避免誤判、能否忍耐,而且兩者之間,尤以后者更難。當然、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這樣做未免有些“貪得無厭”,應漲價20%賣出,下跌20%買進,只要有利可圖即可、事實上,與其反復5次的對%而獲利一倍,不如一次就漲價~倍,而且所付的手續費較少。這里面最重要的是介入者不要看錯推動股價變動的經濟動向。例如關于本田技研股一事,根據當時的國際經濟形勢,日本在節約能源與自動化方面獲得成功,產品已培養出國際競爭力,這勢必加深美日之間的貿易磨擦。倘若美國通過美元貶值仍不能改善其貿易惡化狀況時,美國會采取措施阻止日本產品出口,對日本而言,惟一的出路是把對美出口產品的工廠移往美國本土。
基于這種觀點,本田已在俄亥俄州設立電單車工廠,接著又設立汽車工廠,購買本田股票絕對預示著漲幅很大,賺錢很多。當時本田技研的股價大約600日元,誰知經過半年、一年后,本田的股價仍在600日元至700日元之間徘徊,后來的事實證明,經過一再無償配股,本田股票竟漲到減0日元,那些中途拋出的人頓足捶胸也無濟于事,由此可見貫徹信念、培養耐性該是多么重要。
其次是有關美元貶值與石油跌價的判斷。那是1983年年底的事,當時一美元兌240日元,而每桶石油價格接近30美元。對美元超低、石油價格趨跌,邱永漢比較看好。如果是這樣的話,日本產業界獲利最多的企業是電力、氣體與石油,其中漲勢最大的要數東京電力。東京電力是超大型股,長年被認為是獲利性股票。形勢一直不錯。雖認識到這一點,邱永漢因一念之差在起步階段并未介入,而以購買丸善代替了東電。
購買丸善石油股票的原因是,當時的丸善雖無分紅又有累積赤字,但其煉油能力大,如果以原油跌價、美元貶值來降低生產成本,公司業績將會顯著好轉,股價一定上揚。況且電力或氣體的勢力范圍,僅有地區之別,一般沒有同業間的競爭壓力,因降低生產成本而帶來的業績提高,會立即使股價直線上升,購買丸善實屬合情合理的判斷,遺憾的是在丸善公司與大協石油合并成ha石油后,他竟把Cblllt>的股票在300日元至400日元之間脫手,以至股價暴漲到1000日元以上以后,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巨額財富流失,為沒有耐性而付出了昂貴的機會成本。
這給了邱永漢一個深刻的教訓,但同時也使邱永漢重塑了他的投資理念,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理論上講,股票賺到的錢,就是一種忍耐費。任何人都很少遇見買股后立即漲價、大賺特賺的情形。為了保全自己,若在購買以后遇到跌價,一般以低價補進攤平損失,在恢復到自己的買價之前靜靜地等待一段時間,這期間對當事人而言是極具考驗性的,稍有不慎就容易釀成大錯,品嘗不能忍耐的苦果。
邱永漢認為賺錢之道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信用聲望。沒有比信用聲望更好的財產。這里的信用,區別于社會學中的信用概念,是指能調到不屬于自己的金錢,具有超過自己特有金錢的力量。根據定義可知,一個人的信用并非等于該人所持有的凈資產。如果該人從事杰出的工作,社會聲望高,他的信用將遠遠大于凈資產,反之他會失去融通資金的任何能力。譬如來島船塢的坪內春夫先生在承購佐世保重工業公司時,金融機關都競相融資,但是~旦落魄,真有種“身在鬧市無人問”的感覺,尤其當他的財產必須用來償還貸款時,連親友都惟恐避之不及。由此可見,如果財產有生命,信用也有生命,做事業的人最好都居安思危,注重自己的聲望,萬萬不可殺雞取卵做出一些短視行為,否則在社會競爭中會讓你一敗涂地。
信用需要用財產來佐證,但是有錢未必能立即建立信用。一般來說,財富雖不易積累,但存在時運極佳,短時期發財的可能,信用卻不能同步形成。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與金錢相稱的風度、舉止或穩重性,這個人就不容易被信任。凡經營事業的人,都是在未賺到錢以前,首先努力建立在周圍人的心目中的信用,而第一步就要得到下屬的信賴。
那么,如何做才能被人信任呢?邱永漢認為首先當然是遵守自己的承諾,不能做到的事千萬不要輕易答應別人,尤其是能否得到銀行的信用方面,在借貸資金時更要履約,往往這個約定比財產的有無更重要。生活中的實例比比皆是,借給你100元而按時如約歸還的人,下次你再借200元時,他必定會立即答應。如此循環,借款額由200元增至1000元時,1000元有可能完成1萬元的借款額度。不過在金融領域中運作不會這么簡單,銀行貸給個人或公司的款項有額度限制,有信用時限額就放寬,當累積一定實績后,其額度就會逐漸擴大。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只要發生了任何令銀行感到不安的情況,苦心經營幾十年的信用也會毀于一旦。
為了讓銀行貸款放心,企業應該經常讓對方了解你的償債能力,將自己的財產保持透明化,不隱瞞真相。這里要注意,不要認為有抵押品就沒有問題,任何銀行都不希望客戶停止償還本金而把抵押品拿出來拍賣,只要企業財務狀況惡化,即使有抵押品,銀行也會抽銀根,企業信用會大大受損。另外,在資金運營過程中,財務負責人一定要注意償還本利的時間,那種每每東挪西借才能趕上償還日期的付款方式,很容易因疏忽而延誤繳款日,雖說二三天甚至一天,但銀行都有記錄,列人所謂“黑名單”,這就好比上班經常遲到一樣,一旦形成印象,你就很難再挽回名譽。在企業看來,這或許只是能否按期繳納,能否事先準備的問題,但銀行界卻有著更深層次的看法。
當然,人的社會信用并非只在銀行才是最重要的。只是金錢的流動都是經由銀行管理,能否利用銀行的金錢對企業發展速度有很大影響,所以一般企業都非常重視獲得銀行的信任。不過在交易對象、股東、公司員工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樣不能缺少信用或信賴關系。交易的形成是合作行為,需要交易雙方遵守約定,倘若有一方不遵守規則,市場運作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正如邱永漢所說:社會的~切事情都是一種約定,不遵守約定的人就被認為違反規則而被社會組織排擠。
談及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你擁有財富后如何去對待財富。做人與做事的立場,足以反映~個人的內在需求價值;蛟S是作家出身,邱永漢總是選擇理性的生活。邱永漢認為:
對待金錢,如果不能把金錢視為傭人來使喚,或反被身為傭人的金錢所奴役、作弄。有錢人就比沒有錢的人顯得悲慘……問題并非有金錢好不好,而是會不會控制金錢。載舟覆舟,完全視個人對金錢的應用手腕。
對待自己,我預備留下遺言,我死后,不論是如何賺錢的事業,都要留給幫助我事業的人們。就算要遺留,也是分紅而已,不準干涉經營,將所有與經營分開。如果我的孩子具有成為企業家的才能,那就自己創設新的企業,召集新的部下好了。如果沒有這種才能的話,就該做別人的部下。因為與我共同勞苦的人們即使愿意對我矢志忠誠,卻沒有義務對只因所有權繼承的孩子矢志忠誠。
對待社會,中國人的社會改革,問題不僅是經濟而已。為要發展經濟,必須先從改造營運經濟的人們頭腦開始做起!努力創辦實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人們賺錢,這才是真正對個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做法。
集經濟人的精明、作家的反叛精神及自由奔放于一身,邱永漢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獲得了極大的滿足,被譽為“股票神仙”和“賺錢之神”。其實他是注重了“神”的能力和內涵而賦予了“人”更多“仁義禮至信”的品行。
邱永漢從50年代到90年代,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經濟如何起伏,其事業卻始終屹立不動。他的足跡涉及日、中、臺灣、香港等地,建立了他的"邱氏王國",取得了驕人的財富,穩居世界華人富豪排行榜的前列。他的成長歷程吸引著許許多多渴望成功的人們,人們希望從他的成功歷程中尋覓到他賺錢的秘密。
邱永漢的身上煥發著濃厚的時代氣息。他不僅僅是一個商人,他還是一個知名的顧問、作家,這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地方,是與其他巨富截然不同的地方!皺C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面對機遇,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選擇正確,你才有成功的可能。在這方面,作為優秀作家的邱永漢不僅做得很好,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他以賢者出身,總是善于在關鍵時刻抓住機遇。邱永漢由寫作步入日本上流社會;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成為一名知名作家;而當他寫作前景看淡,已經山窮水盡之時,他開始積極投身于經濟領域,這不僅迎合了他的自身發展需要,而且最大程度地挖掘了他的潛力,使他的能量得以完全釋放,助他成就了一世偉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