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不卡-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自動滾屏(右鍵暫停)

<<期貨歷史故事>>經典案例

 

 

往事不堪回首——反思廣東聯交所“秈米事件”


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秈米合約自1995年6月推出后,短時間內吸引了眾多投機商和現貨保值者的積極參與,交易一度十分活躍,但少數經紀商和投機大戶企圖操縱秈米期市以牟取暴利,遂演變出一幕在期市大品種上的“多逼空”鬧劇。這次“秈米事件”又稱“金創事件”,是中國期貨市場上一次過度投機,大戶聯手交易,操縱市場的重大風險事件。

一、“秈米事件”的起因與經過。

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自1995年6月12日正式推出秈米期貨交易后,期價一路飆升,其中9511和9601兩個合約,分別由開始的2640元/噸和2610元/噸上升到7月上旬的3063元/噸和3220元/噸,交投活躍,持倉量穩步增加。多空雙方的分歧在于:多方認為,其一是國內湖南、湖北、江西等出產秈米的主要省份當年夏季遭嚴重洪澇災害,面臨稻米減產形勢;其二是秈米期貨實物交割中存在著增值稅問題,據此估算當時的期價偏低。空方則認為,秈米作為大宗農產品,其價格受國家宏觀調控,而且當時的秈米現貨價格在2600元/噸左右,遠低于期價。隨著夏糧豐收、交易所出臺特別保證金制度,到10月,9511合約已回落到2750元/噸附近,致使多頭牢牢被套。

10月中旬,以廣東金創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為主的多頭聯合廣東省南方金融服務總公司基金部、中國有色金屬材料總公司、上海大陸期貨經紀公司等會員大舉進駐廣聯秈米期市,利用交易所宣布本地注冊倉單僅200多張的利多消息,強行拉抬秈米9711合約,開始“逼空”,16、17、18日連拉三個漲停板,至18日收盤時已升至3050元/噸,持倉幾天內劇增9萬余手。此時,空方開始反擊,并得到了秈米現貨保值商的積極響應。19日開盤,盡管多方在3080元/噸之上掛了萬余手巨量買單,但新空全線出擊,幾分鐘即掃光買盤。隨后多頭傾全力反撲,行情出現巨幅振蕩。由于部分多頭獲利平倉,多方力量減弱,當日9511合約收低于2910元/噸,共計成交248416手,持倉量仍高達22萬手以上。收盤后,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對多方三家違規會員作出處罰決定。由此,行情逆轉直下,9511合約連續跌停,交易所于10月24日對秈米合約進行協議平倉,釋放了部分風險。11月20日9511合約最后摘牌時已跌至2301元/噸。至此,多方已損失2億元左右,并宣告其逼空失敗。11月3日,中國證監會吊銷了廣東金創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的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

事件發生以后,中國證監會于10月24日向各地期貨監管部門和期貨交易所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控制期貨市場風險,嚴厲打擊操縱市場行為,并作出了幾條對整個市場有較大影響的決定:一、各期貨交易所必須嚴格控制持倉總量;二、禁止T+0結算;三、除套期保值頭寸外,不得利用倉單抵押代為支付交易保證金;四、除證監會批準的經紀公司外,其它機構不得從事二級代理;五、對監管不力不能有效防范操縱行為并造成惡劣影響的交易所將責令其停業整頓,直至取消其試點資格。《通知》發出后,市場上各方反應強烈,大家達成的共識是:《通知》為期市上那些為一時利益驅動,企圖聯手操縱市場,鋌而走險的“玩火者”敲響了警鐘。另一方面,如何加強整個市場的規范,自律和管理,發揮期貨交易基本功能,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問題已提到業內眾多人士面前。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