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投機寶典>>期貨經典
第一百零七篇:不能盲從專家意見(訊號篇)
本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大腦,可是一些人卻唯專家馬首是瞻。專家評論看好,他們就紛紛買入;專家意見看淡,他們就急急賣出。人云亦云,亦步亦趨。我認為這是不太明智的做法。
不久前,我公司的若干戶口接受一位資深權威人士的見解:鑒于菲盤七、八月黃豆期貨對比六、九月價位偏低,照理應會調整,于是一窩蜂做多頭。豈料過兩天美聯社報道美國黃豆產區雨量充沛,芝加哥及東京黃豆聞訊慘跌,菲盤黃豆被拖低兩個停板,這批戶口都出現了大的損失。我問這些戶口管理員:“你們平常不是有下止損單的嗎?這次怎么忘了?”回答是:“平時是自己研判,這次是聽專家意見呀!”
誠然,被認為是專家的人,或是有高深的學問造詣,或是有靈通的市場消息,或是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或是身居金融機構要職。他們對市場的認識,無疑比較深刻;對走勢的分析,確實比較中肯;對策略的應用,當然比較熟練。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專家亦受時空局限,難免會“跌破眼鏡”。專家的預測不會次次準確,專家的操作不會次次賺錢。假若專家“包嫌”,他早已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哪還有什么閑情逸致來對你講行情、寫評論、當專家呢!
期貨市場不是漲就是跌,做下去不是賺就是虧。如果單以買賣結果來衡量,可以說只有“贏家”和“輸家”,而沒有“專家”。專家與贏家之間并非一定畫等號。相反,如果有人以專家自居,主觀過強,背上包嫌的包袱,就算他曾經是“過五關,斬六將”的贏家,亦難免有一日成為“敗走麥城”的輸家!十年前,筆者有位朋友在香港每天寫金市評論,準過一時,被人棒得陶陶然。一次認為自己看得絕對準確,孤注一擲,結果走勢相反,全軍覆沒,連自己在金號所占的四分之一股權也輸了出去,黯然出局。反過來,他手下文化程度不高的一位伙計卻我行我素,沒有迷信身為專家的老板,卻賺了大錢.將股份承受下來,搖身一變榮升老板。這一則專家“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往事,實在發人深省!
對專家、權威的意見應該重視,但卻不能盲從。有沒有想過“萬一錯了怎么辦”,并擬好預防措施,這是“重視”抑或“盲從”的分水嶺。沒有理由認為專家的意見一定“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因此,你盲從虧了錢不必怨專家,只能怪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