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投機寶典>>期貨經典
第六十七篇:學會圍魏救趙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揮軍包圍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軍師孫臏沒有直接馳援邯鄲,卻乘虛而入直搗魏國,魏軍統帥龐涓被迫回師救架,結果半途中伏被齊軍射殺,趙國亦因此解圍。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例“圍魏救趙”。這種在戰場上高瞻遠曙的觀念、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實在值得我們在商場上借鑒。
期貨有很多種類。有黃金、外匯、大宗物資、貴重金屬、指數、利率、期權、債券等等。以大宗物資為例,光是美盤就有原糖、黃豆、玉米、小麥、咖啡、可可、活牛、活豬、豬腩、木材、輕原油等等。有的商品與別的商品有相關連,例如黃豆、玉米、小麥被人稱為“三劍客”;有的商品與別的商品毫不相干,例如原糖、咖啡、活牛,便“風馬牛不相及”。有時這種商品走勢不明朗,另一種商品卻很明朗;有時這個市場牛皮沉悶,另一市場卻大起大落。如果我們的眼光只停留在一只商品身上打轉,那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筐子里;必須留意其他商品動向,善于比較、鑒別,評估機會,及時轉移陣地,調整攻擊目標,才算未雨綢繆,方有條件在期貨市場縱橫,有所斬獲。
往往有這樣的情況:買進(或賣出)某只商品期貨被套牢之后,市況陷入膠著狀態,手上的貨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時候,就應以開闊的視野綜觀全局,研究一下其他商品走勢如何,捕捉戰機,實行“圍魏救趙”,爭取以“第二戰場”的利潤來彌補“第一戰場”的浮動虧損,原先的貨守下去也行,認賠也可以。
有一次,一位布廠老板認為他對日本棉紗比較熟悉吩咐我替他買入一百口貨。豈料世道牛皮靠軟,困了一個多月都脫不了身,煩得要死。剛好有天(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大陸唐山發生大地震,那里是著名紅豆產區。我得到消息后,急忙去見這個客戶,先講“圍魏救趙”的故事,然后提出“買紅豆,救棉紗”的方案,客戶認為我言之有理,馬上買入一百張日本紅豆合約。其后紅豆果然狂飆,連續漲了一個多月。我的客戶不僅收復棉紗之“失地”,而且還獲得意想不到的暴利。事后他在電話中還文縐謅地向我贈詩兩句“圍魏救趙計策好,古為今用獲利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