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十三章 電子交易
歷史學家芭芭拉·塔奇曼曾說過,人不會做不符合
他預先安排的事。換句話說,人希望的是維持現狀。
因為他們的賺錢方式歷來如此,為什么要改變呢?
——利奧·梅拉梅德
1986年“大革新”后,許多證券交易商感到猶如當面吃了舊友的閉門羹。倫敦這家曾被譽之為“永恒”的機構倒閉了。股票交易大廳的交易商們如鳥獸散,轉而受雇于處理案頭工作。那一代交易商正逐漸成熟起來。過去10年,他們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交易,而現在形勢變化速度之快,令一些交易商不愿接受。倫敦股票交易所已將“福脫西100”交易切換到了電腦屏幕訂購簿的形式。這是一個艱難的轉換過程。因為交易商們所熟悉的交易方式在改變。這樣的情形好比有一天,有人對你說,從今以后用意大利語開展你所有的業務。如果你的意大利語水平僅限于會說:“喂,你好”,那么可以理解你的焦灼不安之態。新一代電腦和新一代交易商將逐步在市場中占據首要地位——過渡時期對于那些不愿意學意大利語者是最艱難的。
史蒂夫·威爾遜向一些城市證券商介紹新的交易點系統交易系統時,對方的態度令他驚詫不已。在紐約,電腦化交易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在倫敦,電腦化交易對一些人來說更像是一場革命,尤其表現在股票市場上。倫敦大多數交易商在電腦屏幕前關注著股票價格和信息流量,然后進行電話交易。直接在電腦屏幕上交易,與設定電腦程序實現無人交易不是一回事,這種交易方式要一段時間后才能為人們所接受。史蒂夫指出:
在很大程度上,人人都已經習慣于在交易大廳交
易或電話交易。所以,確切地說,我希望你們使用點擊
鼠標,輸入命韋。這是一種信念的突然轉變,是巨大的
文化躍進。
年齡和經驗是個問題。一定年齡以上的人很難把
這種操作作為一個觀念接受。而一定年齡以下,在PC
機的伴隨下成長的一代不僅熟悉Windows,而且通曉
空白表格程序。因為這一代人習慣了PC機,所以他
們往往偏向于使用PC機,并預言運用電腦交易方式
的那一天會來臨。
第一個步驟是,大革新取締了交易廳交易,讓交易在一種稱之為SEAC的電子屏幕系統下進行。股票經紀入不再面對面報價,他們將股票價格顯示在電腦屏幕上,以屏幕上顯示的價格為指示,通過電話談判。如果你看中某個價格,你可以打電話成交。你無需通過股票交易所交易,事后也無需通知。
除“福脫西100”外,這種交易方式仍然存在,并且已經成為新的SETS(股票交易所電子交易服務)屏幕訂購簿的必備條件。經紀人輸入各自的標價和報價,如果標價和報價相符則成交,且從屏幕上消失。余下部分成為新的標價和報價。這頗似記事簿和公告牌。
該種交易方式讓你不知道你究竟要等待多長時間才能成交。你有耐心嗎?或許你決定還是進行電話交易,尋求一種更為直接的成交方式和賺錢方式?倫敦股票交易所的史蒂夫·韋爾斯認為,新的定購簿系統更適用于股票交易業務:
有了這個系統,由于你不知道是誰的標價,如果你
需要買入,就不得不通過我們這一關。因此,我們作為
一個組織在引入業務和鎖定業務方面帶有明顯的戰略
含義。顯然,從一開始引入業務就可以開始收費了。
這就是我們賺錢的方式。當交易商通過我們的系統交
易時,我們可以向他們收費,同肘還可以征收某種形式
的稅。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將擁有壟斷權。
人們希望股票交易所電子交易服務能為倫敦股票交易帶來更快的速度、透明度和效率。但在倫敦,公司與客戶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大量的股票交易仍然靠電話進行。在提供及時性(根據客戶需要買賣股票的能力)和流動性方面,倫敦證券商是獨一無二的,其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電子交易很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為人們所接受,尤其在已成立多年的英國公司那里更是如此。查爾斯·斯坦利公司的首席證券交易商菲爾;內森采取了以下手段:
當務之急是取消交易商插手買價和賣價。這就是
為何我們要適應訂購系統的原因。這是美國人的做
法。采取這種做法的人相信,倫敦市場會變得象美國
市場那樣,創造流動性和更便捷的交易方式。與此同
時,我們引進了無紙交易。因此,這兩年都會受到人們
注的。我認為還存在著幾處遺漏。
一段時期以來,股票交易所一直試圖把這一切強
加于我們頭上,最終他們獲勝了。但眾所周知在傳統
上,這一點對于交易所都行不通。他們浪費掉的達天
文數字,之后又不得不加以掩飾。證券交易商們的信
心大失。終有一天,證券交易商會聚集成一個足夠龐
大的組織,要求重新開交易廳。會不會有那么一天,這
很難說。你可以反抗,說不定交易廳會再次出現,為小
公司之類的服務。交易點系統一形成,股票交易所就
對這個訂購系統惶恐不安。
交易點系統是一種新的交易方式,它完全是自動的,并且向買方公開。任何人只要擁有布魯伯格電腦終端就有機會根據交易點系統交易,這同根據交易點系統屏幕交易是一樣的。史蒂夫·威爾遜解釋該過程如下:
使交易過程自動化有一定的范圍,從一開始有買
入的打算,到你希望交易的某一特定股票的交易點系
統,無不通過訂購程序。通過買賣單入手,然后公開披
露買賣單,執行指令,最后交易證實,成交信息按程序
處理,最后是付訖和交割。
像這樣的系統最終會削弱傳統的會員交易,當然現在還達不到這個程度。交易點系統有一些看來十分精密的軟件。電腦屏幕易于使用,并附有各種各樣的特點。但由于倫敦的交易點系統交易量仍然低,倫敦方面有可能不愿以這種方式交易。EASnAQ———歐洲一新的電腦化股票交易系統,提供了泛歐股票。EASDAQ著重于入市價格(entry—level)水平,市場風險資本,為公司提供進入市場的通道,籌集資本以及擴大知名度。兩種系統都為交易商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便利,讓交易商在需要交易時能找到最佳的價格和市場。
在美國,自1971年以來,為柜臺交易設立的NASnAQ市場已投入運行,該市場以電子設備聯系了股票經紀人和證券經紀人,二者都被聯接到一個能記錄和傳送價格和信息的主要電腦中心。NA且DAQ市場最初是為增幅小的證券公司服務的新興市場,后來其他國家以此為模型。倫敦的SEAQ便是仿效NA且DAQo巴黎證券交易所認為他們的訂購系統是第二代NA且DAQ模型。
巴黎證券交易所的M·貝爾加德解釋道,同NASDAQ相比,CAC的不同之處和優勢在于:
你可以利用任何軟件使用我們的系統。還可能要
求巴黎的軟件公司為你建立一個屏幕。你的經紀人也
業已建立起了他們自己的屏幕。因此,你不僅僅窺見
市場一斑。市場設有官方干預。你得把買單顯示在一
邊,而將賣單顯示在另一邊。或者你還可以以你自己
偏好的色彩顯示。你要看10種不同的買賣單還是只
看1種,都取決于你。所以,你會發現每個經紀人面前
的屏幕內容是不同的。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進入我們的市場。市場上
沒有任何形式的中間人。買單和賣單交叉,盲接在該
系統上交易。交易還是得通過經紀人進行,但比較通
過像倫敦的中間人,費用低得多,有中間人的情況下,
有人替你買扦成為所有交易的交易方。即便是在紐
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商也要向你收費。而在我
們的系統下交易,無人收取任何費用。
在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也有類似于巴黎證券交易所的電腦交易系統。他們也向經紀人提供屏幕廣告牌,但只能用于顯示買和賣,并且限制了買賣單。在巴黎,你可以顯示停止買賣單,分割買賣單和不記名買賣單。
直到1985年,歐洲大多數股票交易所仍然實行“公開喊價”和私有會員資格。1986年倫敦大變革后,大多數歐洲股票交易所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直接進入了電子交易時代。來自私有交易系統的競爭壓力促使歐洲證券交易所提供“遠程入口”,允許外國公司通過跨國電子入口在他們的系統上交易,而外國公司不必實際到達歐洲證券交易所所在國。
這反而又加劇了歐洲大陸證券交易所之間的競爭。跨國交易意味著證券交易所現在要爭取更多的買賣單。德國一家期貨交易所——德意志AG期貨交易所擁有電子屏幕交易系統,我們可以在倫敦訪問該系統。巴黎經營著各國公司的股票,從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到瑞士和英國。正當歐洲交易所爭奪同種業務之時,紐約證券交易所正著手讓外國公司掛牌上市,忙于交易外國公司的股票,并從歐洲交易所拍走了美國公司交易份額。
隨著歐洲的機構資金積聚增加,市場結構將繼續得到改進,可能最終會不得不開放,讓機構性買方直接訪問交易所的系統。企業越來越注意到,傳統交易所的交易費用與低成本的可替系統間的對比。傳統的交易所將被迫在競爭中求生存。原因不僅是可替代系統迫使交易所考慮變革,而且一旦歐洲貨幣生效,交易所之間的差異將是微乎其微的?赡艹霈F的情況是:一些交易所決定合并,另一些交易所則關門大吉。隨著退休基金在歐洲私有化和私人退休資金的增長,買方將會愈加控制市場結構的演變方向;交易所會被迫向買方開放。否則,買方會被可替代電子交易/傭金系統吸引走,這個系統正迅速地建立起通向市場的高速公路,實現屏幕交易。
電腦交易的擁護者們信心百倍是有理由的。采取這種方式交易可以增加交易量。不采用電腦技術是不可能完成美國今天如此大的交易量的。電子交易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尤其是有益于直接的、類似于商品的交易。
例如.關于美國短期國庫券(TB)你不僅了解息票,還知道發行日期和發行者。TB與你的距離就如同你到達一個完全市場那么近。在同一時刻向市場提供所有的信息,市場上的價格是所有信息的匯總。所以,有理由認為電子交易可以讓市場產品隨意波動。顯然,你仍然需要交易商根據他們對政治環境、貨幣政策和新聞報道的判斷為你軋進頭寸。你需要交易商替你出主意。交易過程還不能完全排斥人的參與。彼得·唐金斯是這樣評價的:
在交易商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增加買賣
的數量以提高邊際利潤。交易商越多,顯然成本就越
高。而你所希望的是,隨著資產增長,交易規模增大,
而交易商人數不變。唯一不同之處是,交易商將從事
大批量交易而非小額交易。
這里存在著速度因素,這是巨大的優勢。你可以使用電腦先選定交易機會,讓電腦繼續運行替你交易。電腦交易的速度比你親自交易的速度快。你不會錯過機會的,當你正準備挑選下一個交易機會時,你已經獲取利潤了。電子交易把你從整天盯著電腦屏幕選擇交易機會中解脫出來,節余時間你可以做分析和研究策略。
蓋爾·潘基回顧數年前紐約證券交易所尚未自動化時的情形:
1987年,股市行情大跌后,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正值星球大戰計劃開
始,F在的行情報告機紙帶有記錄23億股的能力,過
去是根本不行的。他們在技術上投資了大量的資金。
如果以人工完成我們今天做的交易量,那么人人都休
想回家,得倒兩次班。我經歷過那個時代,我們做每件
事都靠手工操作。每一件事。
想一想,當我在從這里開始搞業務時,大多數業務
是零售業務,一次交易100股,因為沒有電腦系統。成
交易從100股、500股到2000股不等。交易量就這么
多。我想說是,如果你發現有100萬股出現在紙帶上,
每個人都會驚喜得尖叫喝彩,F在都不一樣了,100
萬股這個量顯得太平常了。
紐約證券交易所付出了13500萬美元用于更新系統和軟件技術。買賣單仍然通過場內經紀人的電話通知交易所,但幾乎80%的買賣單是通過超級點陣系統(Super—Dot
system)登記到交易商處。具有會員資格的公司可以在電腦上敲入命令,這些指示會出現在專業技術人員的電子工作區上等待執行。1996年,超級點陣系統處理的交易量達803億股。因此,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地融電子技術和充滿生機的拍賣市場于一體。
今天,美國股票交易所70%以上的買賣單是通過電腦送達交易大廳的。場內經紀人使用的手提式無線電設備超過了100種,這些設備用于股票經紀人之間、經紀人與職員之間接收和發送指示和信息。股票交易所正致力于研究一種新的無線電腦系統。有了這樣的系統,交易商可以在場內隨意走動。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買賣委托指示都可以直接進入該系統并顯示在電腦屏幕上。交易商還能在這個手提式小箱上書寫,輕輕敲擊,可能的話還可以對著說話。這樣的無線設備將同交易所計劃提供的其他系統結合使用。
紐約最知名的一位交易商將小小的手提式電腦發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的雇員,便于他們在擁擠的人群中向他報告信息。而他自己的電腦能夠將他的指示反饋到雇員的手提式電腦上。過去看得見的交流方式為觸摸電腦鍵盤所代替。他必須解決的問題是,他發出的指示并不總是能顯示在雇員能看到的屏幕上,因為屏幕是一個視窗組合畫面。如果他的指示所在的那一屏被雇員們注視的另一屏所遮住,那么他可以以短促而尖利的信號聲提醒他們,但人聲嘈雜,信號聲總是不夠大,很難聽到,F在雇員們有了視覺、聲音和觸覺,當他需要引起他們的注意時,手提式電腦以顫動的方式提醒。
在美國,各商學院長期以來在模擬交易環境下訓練下一代適應電子交易的學生。位于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的地下室里,就有世界一流的價值350萬美元的電子交易教室,由安德魯·勞教授負責管理。學生們在1500英尺見方的教室里做電腦模擬交易。交易室配備有電子指示器、新聞面板和電腦工作室。電子指示器的數據可回溯到20年前,以便于學生們能制定定量交易策略,然后在模擬環境下運行,看看交易策略是否真正起作用。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并不是唯一一所搞模擬交易的學校?▋然っ仿〈髮W多年來堅持在電腦化交易實驗室里培訓學生。1993年,沃頓商學院也準備開始搞電腦模擬交易室。
邁克爾·布魯伯格及其他軟件商正迫不及待地向學生們提供所需設備。實際上,他們在期待學生們走出校園從事真正的電腦交易那一天。各種電子交易系統,諸如布魯伯格、英斯汀網絡、機構交易投資系統、亞利桑那股票交易所、交叉網絡、EASDAQ和交易點系統,都正在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用戶和市場份額。據彼得·詹金斯估計:
目前,35%一40%的市場交易份額首先通過英斯
汀網絡系統完成?磥恚瑢⑹且粋曰漸重要的市場。
其倡導者創造了同股票交易所即證券經紀人市場結構
展開競爭的一種技術。效果很好,應讓這種技術更有
效。
例如,英斯汀網絡這種電子經紀人/交易商屏幕系統對于急于成交的交易商來說實在是一個有價值的工具,因為也許他很熱衷于某種股票,希望在開市和閉市(在紐約為下午4點)期間成交。如果他在閉市后仍急于脫手某一股票,比如是原因是從該公司傳來重大的利空消息,那么他可以在交易系統中輸入開價,等待銷售。他希望脫手的股票數量和價格立即顯現在屏幕上,如果別的交易商對此感興趣并希望買下,他只需“點”一下即可完成。如果這是一支非;钴S的股票的話,那就要求動作必須快。
英斯汀網絡系統還是監測其他買方和賣方有較大動作的一種很有意思的方式,該方式也可以監測到影響次日開市的行情因素。據《華爾街日報》記載,1996年7月的某一天,可能有超過200人的交易商在閉市后通過英斯汀網絡清除頭寸,這種情況反映了交易商試圖拋售股票的勢頭。
投資技術集團開發的機構交易投資系統是一種電腦匹配系統,一日內可“買進”或拍賣4次。一次可聚集大量流動性資金,排斥了專營特定證券的經紀人作為中介人。各機構按照某一價格交易,付出的傭金甚少。在美國,大約有300家機構在此系統上利用電腦下載他們想要買賣的每種股票。機構交易投資系統將所有的信息存入電腦,在電腦內建立起一套規則系統,以便盡可能地與更多的買方和賣方配對。該系統基本上是為難以成交不活躍的股票而設計的一種工具。有了投資技術集團開發的批量交易系統后,各機構可利用電腦將指令傳送到各個股票交易所,選擇范圍很廣,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股票交易所;可進入機構交易投資系統網絡,并可隨時查看交易清單——交易的內容、地點和價格。
雷·克里安說明了機構交易投資系統的優點:
每一支單獨的股票都有一種非線性變化的特點,
都有特別的交易方式。現在你可以想像一下,我要準
備做100種不同的股票的交易。假設股票3的交易特
征是在上午10:30至11:00交易活躍,而這段時間內
往往是線路最繁忙的時候,于是你無法做這只股票的
交易。你得讓交易過程自動化。你得讓電腦替代你思
維,思維方式不變,但電腦的思維速度是你的成百上千
倍,運算速度比你快得多。
這些交易系統緣何如此成功呢?原因在于這些系
統履行了一種真正的經濟職能。中間商被逐出了交易
過程。專管特定證券的經紀人也起不了作用。你現在
能直接在交易中定價,而無需付給經紀人傭金讓他站
在那兒代替你買賣。是經濟學推動了交易系統的發
展,而不是系統本身的創造能力。這些交易系統和大
多數商品一樣,如果反映良好,就會在市場上掙得一席
之地。
美國的大經紀公司之間已設立了聯網交易。如美林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和佩因·韋伯公司,以及誠信公司和機構交易投資系統公司。他們都利用電腦網絡輸入交易命令和清除命令,以及做會計報表。
商品市場的變化更為緩慢,但仍然有很大的進展。再也不會象15年前那樣,紐約商品交易所的人們把價格寫在黑板上,在擦掉前用寶麗來一次成像照相機拍下照片,F在是用數字屏幕顯示價格。技術上有了大發展。電腦系統不斷升級。現在,利奧·梅拉梅德已回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商品市場注定會發生重大變化:
所有在1987年后發展起來的新市場都實現了電
子化。我本人毫不懷疑這種業務的發展方向。我認為
商務電子化時代終究會到來。不管“公開喊價”的期貨
市場是否承認這個現實,世界還是朝著那個方向發展。
也許再過10年或15年,交易方式會完全轉換為電子
交易。
我倒希望我能成為“將未來寄予電腦屏幕”理論的
倡導者。我堅信我們必然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在這點上,利奧·梅拉梅德并不贊成成關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廳,他認為應當把電子交易和交易商結合在一起。為了更方便交易商開展工作,我們正著手改造交易大廳,拓寬通道和空間便于交易商走動。我們還重新修改大型數字屏幕,以提供易于辨認的最新信息。首次使用的新型電子微型SCP期貨合約在芝加哥交易廳實行電子化交易,這是邁向商務電子化的第一步。1997年,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作出一項重大舉措,廢除了面對面的“公開喊價”交易方式,并宣布把日元利率期貨的交易方式切換為電腦交易。有消息說,這家交易所還考慮為芝加哥交易所的國庫券交易部門提供電子交易方式。電子交易的發展動力之一是,法蘭克福特DTB期貨和期權交易完全采取電子交易,且在債券交易方面從LIFFE那里攫取了市場份額;LIFFE實行電子交易方式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其他期貨交易所(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紛紛采取行動走電子結合傳統交易方式的道路。不過,關于有形交易和電子交易的好處意見尚未統一,將來自然會見分曉。
在貨幣市場上,電腦交易的第一次突破性進展是在路透社系統的基礎上取得的。在一種首先由美國銀行集團創造的電子經紀人系統(EBS)上,交易商只需輕擊鍵盤,就可“點”出標價和報價,達成一筆交易并可得到一張打印好的記錄單。路透社所有的名為證券交易2000—2的電子交易系統在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該系統讓交易商們在屏幕上相互“呼叫”,如果雙方在某一價格上達成協議,可在屏幕上鍵入文字,進行會話式的雙向協商。成交后,電腦自動打印出記錄單。
許多人認為電子交易系統能為市場提供更大的資產流動性和價格透明度,即公開價格。公開喊價的經紀人仍然是市場的一部分,電子經紀也同樣成為外匯市場的一部分。電子經紀業在節假日期間越來越活躍,此時外匯市場或許已經閉市了,很難找到電話交易商。
你知道交易商從電腦屏幕交易系統上呼叫“顏色”是什么意思嗎?“顏色”是同一地點的交易商從其他交易商那里獲取的信息,注意交易廳人群中標價的緊張狀況,或者是在人潮涌動中辨認出其他交易商,并判斷他們可能交易的數量和原因。“顏色”確確實實是出自屏幕的,但又是一個迥然不同的吸收信息的過程。你會發現市場閃爍不定,價格和交易量在變化。你還會看到行情時漲時落,呈奇異的運動趨勢,這對你頗有某些啟示。電腦屏幕告知今天的交易商信息的方式類似于過去的行情報告機的紙帶。自稱無需用屏幕交易“顏色”的人們,通常會錯過收聽信息的機會:聽不到交易廳的嗜雜聲,聽不到電話另一端說話人的聲音,也就無法猜中對方的所欲所為。但通過屏幕色彩卻可以獲悉以上信息。
量子交易商則對電腦交易系統的數學模型十分滿意。他們索性完全排除電腦化交易過程中的人為干預因素。雷伊·克里安告訴我,他認識的量子交易商使用投資技術集團的量子交易機的情況:
你可以在量子交易機框內運行數學模型,量子交
易機框經設計與紐約證券交易所接口。你還可以設計
你自己的系統程序來系統地發出指令,告訴系統如何
執行命韋。如果你采納的模型很成熟,就可以讓運算
模型代為生成指韋,將模型連接到量子交易系統上,就
可自動地進入交易并根據一套規則執行命令。完全沒
有人的介入。有人開了8個量子交易框,全天候發出
指令。大衛·肖也會告訴我同樣的事實,但信不信由
你。一些入仍希望在自動化中加入人的操作。
在電腦和交易發展方面,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將堆積如山的信息組織為可理解的數據庫,同時讓人人都能獲取這些信息,開發電子訂購簿和便于查看價格的電子屏幕牌即為一例。但目前數據處理的應用還停留在現有的水平,F在,世界上最有效的交易工具仍然是電話。但目前形式上的電話很快會過時,就像行情報價機紙帶演變為數字數據那樣。電腦與電話的結合會改變一切。有些系統本來就配有電話,你可以對著屏幕說話,屏幕也會反過來和你交談。系統還可以配備可視電話。電腦交易會變得更加直接,屏幕界面對用戶更加友好。
在直接性和友好性這個概念基礎上,全球權益公司(設在紐約,隸屬威特資本公司)的克里斯·基思開發出了這樣的一種系統。今天,你使用電話做交易,一次只能和一個人談。但試想你能夠同時向200個不同的人說明75,000股的發行量會是怎樣的情形?在電子交易方式下會產生選擇表,將交易商按不同條件分組,有的按關系,有的根據是否為風險套利商,有的則看經營指數基金,總之向每個組顯示的商品價格都不同。甚至可以把商品價格不同的變化量化向不同的組顯示,同時即刻進行聯機操作。
電腦會顯示數據,系統內的電話功能最終會促成交易。屏幕要大,并分割為許多小窗口,讓你立刻能看到多項顯示。這種屏幕可以懸掛于墻上,或置于桌面的大型嵌板上,或嵌入桌面。不可避免的是大家將會更樂于使用大型平面屏幕,主要是因為陰極射線管會產生輻射。下一代電腦將會把先進技術與交易和清算功能統一到一個平面上。有了新一代電腦,電子交易會滲到這個行業。業務會更快更靈活。紐約一交易商稱,他現在可同時看10至12個屏幕:說實話,我愿意的話,可看整堵墻上的屏幕,大概有40到50個吧。我喜歡就這么坐著,讓整個會議室墻壁嵌滿了屏幕。一旦換成了平面屏幕,我就真要全力以赴了。實際上,你不想只有一個鍵盤,那是不可思議的。原因是有時你需要兩到三個鍵盤。因為你可同時瀏覽所有不同的內容,然后分析出各種情況之間的聯系。你需要把各種情況都同時列出。你得讓所有信息都同時出現,這樣你才能同時收集各種信息,了解到從交易廳傳來的消息。電腦和電子交易究竟會帶我們走多遠呢?這還是個懸而末決的問題。我們可以構想一個完全計算機化的市場而無需人的干預。但是,從現實角度出發,甚至從理論上看,世界上大多數市場還遠遠達不到完全電腦化的程度。況且兩種交易形式都各有優點。在向客戶提供資本時,經紀人總會發生錯配現象。買方和賣方在時間上、數量上和價格上并非完全統一。因此仍然需要人為因素的介入。
斯坦利·肖普科恩尤其針對證券交易談了他對人的因素和完全電腦化兩方面的看法:
我并不是完全同意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做法。我認為有形拍賣市場系統可能是最強大、最深入人心的市場。雖然今天市場上有了電子接口,但是總的說來較大的指令仍然由廉價的經紀人和專業人員操作。這是一種發指韋和接收指令的形式,有人為干預成份,加入了委托因素。但我認為,人為干預為主、電子設備為輔才是最佳市場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