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與泰國金融危機》
--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十七章 華盛頓之旅
一邊倒的隨大流行為是引發一場劇烈的市場紊亂的必要條件。
第一節 眾矢之的
盡管索羅斯的基金在2月份遭受了一次大失敗,可是,當4月份來臨,索羅斯需要站在
華盛頓的眾議院銀行委員會面前時,他仍是金融領域內的大腕,世界級的投資家。該地位依
然使他登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
索羅斯這次上頭版某種程度上和金融圈里的一些咦咦叨叨分不開,后者也得到了傳媒的
附和。人們覺得索羅斯和套頭基金組織正日益地引人關注。這種關注來源于1994年早些時
候金融市場上的風波。不過,索羅斯不認為他需為此向外界道歉,他說,“我依舊將自己視
為一個自私、貪婪的人,我不想把自己變成某種圣者,我有著很好的胃口而且把自己放在第
一位。”
索羅斯并非將賭押在日元身上的唯一一個人。其他的套頭基金組織也卷了進來并且同樣
遭到重創。使事情更加復雜的是,一些套頭基金組織需要籌集現金,這迫使其部分地出售以
日本或歐洲國家的證券這種形式存在的資產,而這在世界上引起了一連串的反應。
甚至那些并沒有拿日元打賭的套頭基金組織也未能幸免于這場風波。它們的管理者相
信,高失業率將促使歐洲各國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因此,他們大肆購買、積聚歐洲國
家的債券,認為只要歐洲國家的利率下降,這些債券的價值就會上升。這樣,一些套頭基金
組織由于日元方面的原因而大虧特虧,另一些套頭基金組織則開始急于拋售其手中的歐洲債
券。這使得這類債券的價格一跌再跌,并迫使歐洲的債券發行者提高利率以吸引購買者。結
果,歐洲債券市場陷于一片混亂,一些套頭基金組織蒙受了巨大損失。
在這種背景下,喬治·索羅斯大概希望保持一種低姿態以圖贏得時間去收回損失,并使
人相信“圣瓦倫丁日的屠殺”再也不會發生。但這種愿望不會實現,他在公眾心目中已經是
太出名了。歐洲各國的中央銀行3月份要在巴塞爾聚會,國會聽證會也定在了4月份。這兩
方面都發出了要對索羅斯和其他的套頭基金組織采取行動的威脅,令后者感到壓力越來越
大。
作為回應,索羅斯在那個春天成為了套頭基金組織的某種代言人。他決定盡可能地采取
和解態度。3月2日,索羅斯在波恩宣稱,中央銀行對大的套頭基金組織進行規范是合情合
理的。“我感到不規范的市場有著一種固有的不穩定性,”他對記者說。“我認為調控者們
理應進行規范。我相信缺乏規范的市場逃脫不了崩潰的命運,所以(中央銀行)進行調查是
一項非常合理之舉。我們樂意和他們在這方面進行合作。我還希望,他們采取的任何規范措
施不會是弊大于利。”
當被要求就套頭基金組織的活動增大了“市場的多變性和不穩定性,”這項指責進行回
答時,索羅斯說:“我要說的是,市場存在著一種發生偏離的趨向,所以我壓根不相信市場
完美元缺。我也不認為套頭基金組織是完美元缺的,否則他們也不會在一天之內損失5%。
當巴塞爾會議結束之時,10個工業化國家的中央銀行的首腦們并未找到什么充分理
由,以便他們覺得有必要制定針對套頭基金組織或那些使用自身資本在國際市場進行交易的
銀行的新的規定。自從這年早些時候的動蕩發生過后,市場憑借自身力量很快地恢復了正
常,并元多少道理能讓人預言還會有其他的麻煩。但是,讓一些觀察家們念念不忘的是,套
頭基金組織這一次使用了各種伎倆才逃脫了應有懲罰,對他們需要嚴加管理。
在這點上,迪安·維特·雷諾爾德斯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和主要的投資戰略家威廉·卜多
吉說道:“在今天,未經登記的衍生性產品如何能四處泛濫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物品未
經登記,所以關于它們的交易就不會被要求在某個地方進行。如果是這樣,有關的紀錄和交
易額就不會為人所知,而市場的規模、交易的條件、個人間買賣的大小程度也不會為人所了
解和掌握……。套頭基金組織的投資活動的規模已是如此之大,其結果是,如果這些投資失
算,它們將對金融體系造成全方位的危險,并進而危及社會的金融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