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與泰國金融危機》
--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
第五章 莘莘學子
他及時地從抽象轉向了實踐;他提出了人們怎樣和為什么要以某種方式思維的認識理
論;并且,從這些理論中他編造出關于全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
第一節 書山尋路
1949年,喬治·索羅斯作為倫敦經濟學院的一名學生注冊上學了。倫敦經濟學院,正
如人們所熟知的,是英國最大的教育機構之一,不管你想從事什么社會職業,還是只想做一
名學者,這里都是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學院吸引了大批國外學生;一般認為學院是傾向社
會主義的,因為社會主義理論家哈洛德·拉斯基就在這里任教。對于象喬治·索羅斯這樣的
學生,既想接受經濟方面的實際訓練,同時,又熱切地想學習當前的國際政治趨向,因此,
這里更是朝思暮想的天堂所在。
他參加了拉斯基的一些講座,也選修了1997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約翰·米德的課
程。“不過”,后來索羅斯表白說,“我沒有從米德的課程中學到很多東西。”學院也是一
些大行其道的政治保守者的樂園,其中一個是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奇·伍恩·海克,
一個是富有聲望的哲學家卡爾·波普。這兩個人使喬治·索羅斯走向了理性道路,在80年
代和90年代,他以極大的熱情尋求打開那些閉關自守的社會。
侮克在1944年出版的《走向農奴制之路》一書中,抨擊了法西斯主義,因為它是破壞
自由繁榮的制度的。
然而,卡爾·波普的影響更大。雖然波普以他的關于科學方法的理論而著稱,但是,他
于1951年寫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卻成了喬治·索羅斯理性生活的基礎。
年輕的索羅斯已經成熟,他寫了一本探索人類社會性質的書。他對獨裁統治有深刻的體
驗,首先是與納粹黨人的接觸,爾后是同共產黨人的交往。現在,他在英國第一次嘗到了民
主的甜頭。他急切地想把個人的體驗放人一個理性的境地。波普的書為他提供了這種框架。
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中,波普論證說,人類社會只有兩種可能的命運。其一是成為
“封閉”社會,所有的人只能有同一個信仰;其二是成為“開放”社會,在這里沒有波普所
討厭的國家主義和民族戰爭。在“開放”社會,各種相互沖突的信仰可以互融,而不管有什
么樣的壓力。波普論證說,不管怎樣,開放社會是“不確定和不安定”的,它比“封閉”社
會要先進。
雖然索羅斯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他的學士學位課程,但是,他還是決定,在倫敦
經濟學院再呆一年,直到1953年春他能夠獲得學位。熟讀《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后,
索羅斯尋找波普,想從這位專家這里學到更多東西。他向波普提交了幾篇論文。師生性情相
投,波普成了索羅斯的指導教師。
1994年春,卡爾·波普將近92歲,在和筆者的訪談中,他談到了狽多年前年輕的索羅
斯首次出現在他家門口的情形。“他走進我的辦公室,對我說,‘我是倫敦經濟學院的學
生。我能跟您談談嗎?’他是個聰慧機敏的學生。我寫的那本關于開放社會的書,顯然對他
影響很大。他時常來與我談他的看法。我不是他的正式導師。如果現在他把我叫做他的指導
教師,他是很友好的。”
雖然索羅斯曾一度和波普相處融洽,但是這位年輕人并沒有給這位教授留下持久的印
象。波普回憶說:“我靜聽他的想法,但我不向他提任何問題。我沒有聽到多少關于他的事
情。“
波普對索羅斯最大的影響,在于鼓勵這位青年學生去思考世界的運行方式,盡可能地提
出有助于解釋世界運行方式的哲學圖式。
波普這位著名的哲學家試圖把他的智慧傳給這位嶄露頭角的知識分子。他無意去幫助索
羅斯應付現實世界。哲學,不論是波普還是其他人的思想,都不應是在現實世界中尋找發財
之路的地圖。
然而,在索羅斯看來,哲學的功能就在于此。他及時地從抽象轉向了實踐;他提出了人
們怎樣和為什么要以某種方式思維的認識理論:并且,從這些理論中他編造出關于金融市場
運作的新的理論。
在后來的生活中,索羅斯不斷引證波普教授的思想作為他在東歐和前蘇聯進行慈善活
動,以加速開放社會的理論來源。他忽視了波普所作出的貢獻,不管他怎樣粗心大意,把這
些理論翻新,或用于在華爾街地區積累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