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與泰國金融危機》
--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節 出奇制勝
1990年索羅斯觀察到英國采取了加入新的西歐貨幣體系——即匯兌機制——的決定性
的一步。他認為英國此舉是一個失誤。英國的經濟本來不強大,加入匯兌機制,將使英國幾
乎同西歐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統一的新德國——聯系在一起。
這種聯系,有利有弊,而英國將完全依賴德國。作為這個區域中的經濟最強國,德國將
有權決定何種經濟措施對其他西歐國家有利。索羅斯認為,此舉最終將證明對英國來說是致
命的。
因為英國可能想要在其貨幣政策上向前邁進一步,而它又沒有這種能力。于是,將不得
不使其政策同占主導地位的德國的貨幣政策相聯系。
正如索羅斯所預言的那樣,1992年西歐遭受了金融危機。包括大英帝國在內的許多經
濟體系出現滑坡。英國企圖降低其利率。
然而,德國人因為其國內原因不愿意降低利率:他們深深懼怕通貨膨脹會再次出現在德
國。20年代的恐懼,他們至今記憶尤新,正是那場通貨膨脹導致德國的經濟走向崩潰。
如果德國不降低其利率,其他歐洲國家也不會降低。這樣做會使它們陷入削弱其貨幣的
危險境地之中。而且貨幣一旦削弱。只會使袖手旁觀的國家漁翁得利。
所以,英國正陷入窘境。
它的經濟情況很槽糕,英鎊面臨日益升值的壓力。英國力圖改善其經濟情況,但這樣做
的話,它就必須讓英鎊貶值,使其出口更有利。
依據匯兌機制的條款,英國被迫保持1英鎊兌換2.95德國馬克的比率。
1992年夏季過后,英國政府堅持要在這次風暴中求得生存——將不貶值英鎊,不脫離
匯兌機制。反正,他們會混過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