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名家--刀疤老二系列之九十六
"不該等好價位"的看法,我認同
當認定某股票要漲時,道理上,應該是掛在它上方的價位才合理
現在100元,覺得它會漲,就該設一個高于此的買價,例如106元,假設行情漲到此,才買,未到106不買
,因為"它還沒漲";但相反地,心態上希望它漲,又希望在90元買到,是件矛盾的事情。以技術而言,買在回
檔時是件"保險"的做法,但是否會回檔、回檔的價格、及回檔后還會不會漲
是該考量的,回檔時要明辨是不
是真的"回檔",只怕一路又跌回去
不過這本來就有很多種"操法","追高殺低"有時也是好策略
假突破的情形就是因為可能不小心觸發停損單所引發的,例如100元的箱形壓力,因成交一張101的單子,
引發99、98
空單觸及停損在此回補,結果回補買盤促使價格推升到104,但"整體趨勢仍像之前那樣,根本未
改變",加上賣盤見機不可失,搶著在此好價格賣出,
故價格又回跌,一個"假突破"產生
真正向上突破應該是怎么賣都賣不下來,故一路漲上去
一個新趨勢的成形應該不會"不小心",反而是已經成形后,會有"不小心或刻意"的超漲或超跌發生
所以{假突破{總是比真突破多...
這個現像在臺股可說是百見不鮮,主力用此招更是達到藝術的境界,
沒有大買單,股價很難明顯推升,常常價格小幅突破又拉回來
早盤主力用1000張買單拉高開出,搶買者感受到"突破發生"進場搶買,主力再倒出8000張賣單,小兵立大
功,順便壓低價格,這叫"拉高出貨,下殺取量"
書中教的"固定用法",有一些觀念
基本上,m頭出現是空勢沒錯,未改變m頭結構就是"空"
但還是可以"救起來",如果m頭未跌破頸線,又拉起來,拉高過頭壓(例如拉到12000),這原本的m頭就變
成"整理段"了,
這東東很活,不該把它"弄死"
看圖表我們習慣由右向左看,但事實上,應該是由左向右看才對
行情是一根一根填上去,要客觀推測未來,是不能有太固執的成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