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高手》中國股市內在規律研究
手筋之7:新股的急所
上市首日的均價是新股的急所。
“葛洲壩”上市第一個交易日在14-15元之間換手,下探至13.5元,在13.5元
--15元共換手8000萬股,在15--15.8元共換手4000萬股,當日的均價為14.2元,當
日以15.8元報收。均價原理告訴我們,理論上具有較大的獲利盤且第二日應有一個洗籌過程
:應該回吐15元的箱頂。然而第二日該股僅洗籌15分鐘就開始拉抬,當日的最低比前箱頂
高了0.3元,當日的均價比起第一日的均價上升極快,表明第一天買進的任何價位都是底部區
域;第三日的最低又比技術上的測算高了0.3元,均價再度上揚,均價連續三天上揚表明了“
葛洲壩”即將拉升。

“金花股份”上市首日在12.5-14.15元之間換手。當日均價為13.5元。然第二
日低開后,不用大量就沖上13.5元,并在13.5元以上運行,表明向上突破在即。
點評:不用大量就向上突破首日均價,買。
上市時機是新股的急所。
如果“第一百貨”在300多點上市,而不是在1558點上市,那它就是領頭羊而不是
領跌股,如果“葛洲壩”在1510點上市,它就很難帶動一波次級行情。
股指從1510回落至1250區域,代表國家的脊梁──“葛洲壩”上市會不會有一波
類似當初“金橋”的表現呢?當初大盤從1558一路下探,而橫向沒有比較的“金橋”上市
后從9元上升至36元,故“葛洲壩”的橫向沒有比較給人一種遐想:第一個大盤股上市定位
一般不會高,但也正因為它是第一個,至少具備炒作價值;它的總股本5億股都不到,而流通
股卻達1.91億股,隱含持續股本擴張;在其上市之前的“大慶聯誼”已經平開走高,奠定
了新股熱情;它的上市和長虹的除權為同一交易日,也正是部分主力換籌的佳機。
點評:股指深幅回落后,又恰逢有潛在題材的新股上市,全力以赴的買甚至換籌,能迅速
獲利。
定位是新股的急所。
這個標準分為二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炒作階段,可根據上市首日的均價和時機來判斷。
第二個階段是價值再發現階段。新股最終在市場的定位和其上市之初的定位不是同一概念。前
者是趨勢,如符合這一趨勢,中期獲利豐厚;后者如不符合趨勢,但由于上市之初定位的不確
定性使得整個市場較為興奮,短期內同樣能獲得巨額利潤,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新股情節”吧
。然而,這僅僅完成了對新股的初級階段的第一次認識,屬于炒手性質。
真正目光如炬的主力,往往并不從炒作出發,而是以投資的眼光對待有潛力的新股,注重
內在價值的挖掘,這才是質的飛躍。表現在:所吸的大量籌碼鎖定,并不隨市場高拋低吸,因
為它們認為:新股的定位主要是由它內在的質地所決定的,和短期內的股性和題材是無關的,
只要目前的價格遠低于它的成長性所代表的價值中樞,就應該放棄炒作,并堅信炒手的利潤比
起新股的價值再發現利潤不可同日而語。
96年的“湖北興化、廈門機場和東大阿派”、97年的“天大天財”就已經告訴我們:
沒有價值再發現的眼光,就不可能一路持有,就沒有豐厚回報可言。
點評:新股內在質地優異,追買。新股內在質地平平,快買、快賣,絕不留戀。
|